加快發展/內地推金融組合拳 加碼支持科創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銀行業保險業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七方面20條措施。包括:適當提高科技型企業貸款不良容忍度;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對於經營現金流回收周期較長流動資金貸款,銀行最長可延長貸款期限達到5年;推進科技金融政策試點;支持科技型企業債券融資等。
分析稱,《實施方案》是落實金融服務「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可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和經濟競爭力,加快「科技強國」建設。/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實施方案》明確主要目標:未來5年,銀行業保險業加快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制機制,科技金融制度逐步健全,專業化服務機制、產品體系、專業能力和風控能力不斷完善,外部生態體系持續發展,科技信貸和科技保險擴面、提質、增效,為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更加精準、優質、高效的金融保障,加快實現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
推動金融資源向科創聚集
三部門有關司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解讀《實施方案》內容:一是多個部門政策組合,凝聚金融監管、科技、發展改革部門的政策合力,打好科技金融服務的「組合拳」。二是增加金融資源供給,引導銀行保險資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推動更多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聚集。三是暢通科技三資循環,打通資本資金資產循環過程中的堵點和卡點,支持科技企業特別是「鏈主」企業加快產業整合。四是促進科創產業融合,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支持「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分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內地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實施方案》的出台,一是體現了國家層面高度重視通過金融手段促進科技發展,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戰略意圖。二是通過發展科技金融,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引導更多的資金流向科技創新領域,進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他又提到,《實施方案》提出的「擴面、提質、增效」等措施在以往並不常見,或預示國家將鼓勵更多銀行和保險機構參與到科技金融中,同時提升金融的服務質量與效率,而「科技保險」的提及也彌補了傳統金融服務的不足,為科技創新提供了風險保障。
宋清輝相信,《實施方案》下,未來銀行將更重視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融資需求,加大對科技金融領域的資源投入。保險公司預計也將開發出更多針對科企的保險產品,包括關鍵研發設備保險等。此外,銀行、保險公司在科技金融領域的資金、人才和技術投入或續加大,科技金融業務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亦將逐步建立健全。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在發展科技金融的同時,要逐步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和控制體系,以確保相關業務的穩健發展。
在加強金融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他建議,增強結構性貨幣政策的針對性支持力度,在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工具基礎上,還可考慮針對科創企業的股權激勵、併購重組等需求,創設新的結構化支持工具。另一方面,鼓勵大型商業銀行成立專業科技金融子公司,增強國有金融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企業的金融支持。此外,建議探索設立科創政策性銀行,並發揮資本市場長線資金的投資功能,鼓勵多元化股權投資競相發展,進一步健全科技保險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