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漫談】AI浪潮席捲教界 教學環境隨之改變

介紹:本欄由教大校長李子建領銜,教大資深教授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熱點議題、教育趨勢研究,以及教育政策解讀的觀察與思考。
當下,高等教育領域正經歷着一場深刻變革。各學科不再獨自為戰,而是攜手開啟了交叉融合的新局面。人工智能(AI)作為這股變革浪潮中的先鋒力量,正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各個學科,重塑學科發展的軌跡。「AI+」的概念應運而生,並迅速席捲各個領域,孕育出如AI4Science這般充滿想像力的創新概念,構建起自然科學發展的全新範式。
2024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相關研究成果均與AI深度交融、緊密相連,這無疑為 「AI+」 在推動自然科學發展中起到的關鍵作用提供了例證 。
在教育的舞台上,AI 引發的變革引人注目。AI技術的浪潮給現代高等院校的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大學治理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如何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突出AI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和實操性,培養新一代學生熟練運用AI技術進行自主學習,解決問題,開拓創新?(二)如何在學科知識建構、教師備課、選取並應用教學策略、評估回饋等各個學與教環節中全方位融入 AI 技術,推動教學創新?(三)為了推動 AI 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如何提供充足的算力及完備的AI技術服務?
人才需求層次化、多維化
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術的崛起,特別是像ChatGPT這類工具的出現,讓學生化身為知識海洋中的自主探索者,隨時隨地開啟學習之旅,並依據自身的節奏和興趣,自由地遨遊在知識的廣袤天地間。
教師借助AI,讓備課更高效、角度更全面,同時亦有助於處理學習者差異(Learner Difference)。學生獲取學習資料變得輕而易舉,內容的更新迭代更是如同閃電般迅速。
此外,教學環境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課堂實體教學與線上虛擬學習相結合的混合模式逐漸成為主流。與此同時,AI時代下人才需求的層次化、多維化和差異化也促使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日益綜合化、個性化、多元化、精準化。
教大一直以來專注於教育、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領域的發展,肩負着為香港中小學及幼兒教育培育優秀師資的使命,同時面向大灣區,輻射內地和亞洲的教育人才培養。
近年來,發展 AI 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已然成為全校上下的一致追求。
自 2025/26 學年起,教大將在全校範圍內全面推行包括人工智能素養(AI Literacy)、數碼素養(Digital Literacy)的數碼能力(Digital Competency)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並在全校範圍推廣「AI+」總結性專題研習(Capstone Project),全面覆蓋從AI基本概念、技術使用、自主學習到實踐創新應用,為學生打造出系統且連貫的學習路徑 。總結性專題研習以AI、元宇宙和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為核心驅動力,深度聚焦應用於以教育領域為核心的社會科學範疇,致力於為學生提供融合前沿科技與專業知識的綜合性實踐機會。
此外,大學還定期邀請世界知名教授、行業專家以及前線教師,通過舉辦學術報告、講座和工作坊等形式,分享AI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AI在教育領域的最新應用案例。展望未來,教大將持續在「AI+」 教育領域深耕細作,為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人才、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徐貫東教授
香港教育大學人工智能講座教授、數據科學與人工智慧中心實驗室總監、教學科技中心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