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計劃今年優化ETP業務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紹基) 港交所(0388)計劃今年優化交易所買賣產品(ETP)業務,包括將ETP的實物申購及贖回機制數碼化及自動化,使用數碼平台取代部分人手和紙本作業,以降低主要ETP參與者的營運負擔,並提高ETP市場效率。港交所證券產品發展主管羅博仁(圖)昨表示,去年香港ETP生態圈成交額連續4年創新高,ETP日均成交額達189億元,按年升35%。ETP數量亦由2020年底的146隻增至去年底的194隻。

  產品多元化提高流動性

  羅博仁表示,亞洲首批個股槓桿及反向產品上周在港上市,預期同類產品陸續有來,又認為虛擬資產及備兌認購期權ETF(交易所買賣基金)有很大增長潛力。他指出,自2022年底推出虛擬貨幣ETF後,市場流動性大大提高,吸引很多不同類型投資者。備兌認購期權ETF則可透過期權金產生定期的潛在收入流,有一定的下行保障,在市況波動時具吸引力,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ETF納入滬深港通有擴容空間

  目前,香港是擁有亞洲最多元化的ETP產品生態圈之一,涵蓋香港、內地,以至全球的證券,涉及固定收益、貨幣、黃金,以及虛擬資產等領域。羅博仁指出,本港ETP的一站式交易平台配備完善的監管措施,增加了投資者的選擇並確保規管健全。

  他認為,將ETF納入滬深港通方面仍大有擴容空間。例如北向和南向ETF的日均成交額,從2022年第四季的1.08億元人民幣(北向)和14億港元(南向),升至2024年第四季的40億元人民幣(北向)和41億港元(南向)。去年拓寬發行人資格標準,增加了合資格ETF種類,為投資者提供更多跨境投資機會,發行人亦能夠構思更多種類的ETF產品,為ETP生態圈注入更多活力。隨着ETP生態圈不斷壯大,將持續提升香港作為亞洲領先ETP中心的影響力。

  未來港交所將從多方面優化市場結構,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幫助國際發行人進入本港ETP市場。羅博仁相信,無論是個股槓桿及反向產品,還是整體ETP產品的種類,未來都大有發展空間,為更多投資者提供更多機遇,鞏固香港作為亞洲 ETP市場和世界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