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嚴重車禍疑車門鎖死 智駕安全性惹爭議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中國新聞周刊、澎湃新聞報道,小米SU7汽車於3月29日在安徽高速路上撞上護欄起火,有自稱死者家屬的網友稱「車鎖未解鎖,無法打開車門逃生」,致車上三人燒死。受到事件影響,小米股價4月1日下挫。小米發言人1日稱公司第一時間成立專案小組,在警方的指導下,積極配合調查及取證等各項工作,並已依法向警方提交所掌握的車輛行駛數據及系統運行信息。不過,此事仍在內地社交平台登上熱搜頭條,並由智能駕駛安全性、智駕系統可靠性等問題引發了一系列討論。
4月1日午間,小米公司發布聲明稱,據初步了解,事故發生前車輛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後發出提醒並開始減速。隨後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並操控車輛轉向,隨後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後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小米:可使用應急拉手開門
事故發生後,網友質疑車門斷電後無法開啟,小米汽車工作人員回應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四個車門內飾板下方,儲物格位置均配有應急拉手,應急拉手為機械鎖,即使電池受損也能打開,緊急情況下可使用應急拉手打開車門。
澎湃新聞引述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根據小米公布的行車信息紀錄,從駕駛員接管車輛到車輛發生碰撞,過程只有1秒至3秒的時間。當事故發生後,車輛可能會發生車門鎖死的情況,這是因為車速太快,車內線束被撞斷導致解鎖信號無法傳輸,車輛解鎖動作無法完成。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依靠車內人員使用車輛配備的破窗工具通過物理破窗逃生。但是車禍發生時,如果速度過快,撞擊後車內人員可能喪失了反應能力。
內地此前發布《電動汽車安全要求》等多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其中要求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後,電池系統在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燃,這個強制標準為車上乘員預留了安全逃生時間。
業內人士:勿迷信「智駕」
「問題是車上的駕駛員能否安全打開車門才是關鍵。」前述業內人士稱,現階段需要了解的是,事發車輛在撞擊後,到底是線束被撞斷無法傳輸解鎖信號,還是其他原因,目前要看調查結果才能給出結論。另一方面,還有可能是保證信號傳輸的蓄電池或備用電池遭受撞擊後無法工作,信號也無法傳輸,車輛無法解鎖。車輛撞擊後,車門鎖死的情況此前發生過,對此,不少車企已經開始在設計時增加安全冗餘,比如加裝超級安全模塊,以便撞擊後信號傳輸也能工作。
前述業內人士建議,首先不要迷信「智駕」,目前內地的新能源車輛配備的智駕,仍舊屬於輔助智能駕駛,並沒有完全智能。另外,購買新車後,用戶一定要仔細閱讀使用守則後上路;最後,車主在工具箱中,一定要準備好破窗工具,以備不時之需,畢竟安全才是車輛行駛中第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