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用電影情懷重塑香港文旅新坐標

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香港文旅產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和內地著名編劇汪海林一樣,香港影視產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侯楚峰在談及電影國際化之時亦提到如何激活香港影視業,為香港文旅發展提供了極具價值的解題思路,影視情懷的集體記憶正成為香港最獨特的文化資產。
香港電影構建的文化認同具有穿透時空的力量。從王家衛鏡頭中的重慶大廈到周星馳演繹的市井煙火,從警匪片的城市肌理到文藝片的巷語街聞,這些影像記憶在遊客心中構築起虛實交織的香港圖景。對於資深港片影迷而言,年輕時追逐港片的快意恩仇,如今更品出其中市井百態的生活況味。這種持續發酵的情感共鳴,恰是香港文旅最核心的競爭力。
雖然去年來香港多家影院結業,但不可否認的是,香港現存的老牌戲院正成為激活文化消費的關鍵場景,構成了差異化的文化磁場。侯楚峰認為,當全球影院陷入商業大片的內卷,香港若能保留這些「情懷樞紐」的構件,通過主題策展、導演對談、場景復刻等形式,將觀影體驗升維為文化朝聖,便能將戲院打造成文旅地標。如此既能盤活存量文化資產,又能為新生代電影人創造發展空間。
當然,要實現將電影情懷轉型為香港在大灣區文化版圖中可觸可感的文旅體驗,離不開特區政府構建的新型支持體系:包括專項文旅基金支持,鼓勵院線開發電影主題旅遊產品;推動影視取景地認證計劃,打造「跟着電影遊香港」數字導覽等。這也是未來政府和業界需要勠力同心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