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多維度】東方五行行為學:人難(下)
文:王正亮
【從商業到修行:五行智慧的當代應用】
一、商業戰場的五行心法
·金式營銷:蘋果「飢餓行銷」製造稀缺感,搭配權威媒體背書。
·木式溫度:日本百年工坊以「匠人故事」將茶碗賣出鑽石價。
·水式創意:元宇宙地產預售,販賣尚未存在的未來場景。
·火式造夢:教育機構高喊「成為理想自己」,激活學員熱情。
·土式圈層:私人會所用「會員身份」創造歸屬優越感。
二、自我修行的平衡之道
「修行不是壓抑本能,而是疏導能量。」黃敏梨以自身調御經驗建議:
·接納金屬性:將功利心轉化為「智德」,成為精準決策者。
·疏導水屬性:以「信德」約束多情本能,從處處留情走向深度連結。
·點燃火屬性:用「禮德」將夢想錨定現實步驟,避免熱情空燒。
【結語:在相生相剋中尋找共融之道】 從似曾相識的情景中,彷彿看見東方智慧的當代隱喻——冷氣管道的改道如同人性慾望的疏導,神位調整則是對集體潛意識的再重整。五行行為學從不否認「太陽餅裏沒有太陽」的現實,卻教會我們:真正的文明,是為本能慾望穿上詩意的外衣,讓金的計算、水的善變、火的躁動,都能在相生相剋中找到安頓的歸處。
正如《黃帝內經》所言:「制則生化」,當代社會的紛擾矛盾,或許正需這套千年智慧,在理性與信仰、私利與大義、創新與傳統之間,織就一張動態平衡的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