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情況/緬甸港商:供電不穩定 靠後備發電機應急

本港有不少廠商也有在緬甸設立廠房,香港緬甸工商協會表示,廠房大部分在仰光,位置遠離重災區,建築物結構安全,只有部分出現輕微裂縫,但當地間歇性停電,需要使用後備發電機應急。香港僱傭公會表示,由當地代理提供的圖片所見,首都內比都有多幢建築物倒塌,情況十分駭人。
港商劉先生昨日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他表示其公司在仰光設有一間皮具廠,屬於三層高樓宇,聘用了2000名當地工人。地震發生時,劉先生的兒子正在當地,其間感到劇烈搖晃,待情況稍為穩定後,立即致電回港報平安。
劉先生表示,兒子負責管理在緬甸的業務,強震過後已安排工程師檢視廠房,現時廠房已恢復生產,但由於供電仍然不穩定,每天只有四至五小時有電力供應,唯有動用後備發電機應急。
香港緬甸工商協會會長傅晶向《大公報》表示,現時內地和香港廠商在緬甸約有300間廠房,大部分也遠離地震重災區,所以整體安全,不過由於仍有餘震,供應不穩定,加上天氣持續炎熱,所以部分廠房暫時停工。
本港在2013年首次引入緬甸家庭傭工來港工作,但現時仍留港工作的緬傭只有極少數,有業界人士估計,僅餘下不足150人,地震後暫未有緬傭求助個案。
香港僱傭公會主席陳東風表示,地震後透過即時通訊聯絡緬甸中介代理,由當地人提供的圖片所見,首都內比都有多幢建築物倒塌,情況十分駭人,認識的朋友之中全部安全,算是不幸中之大幸。
緬甸港企員工投入救援
鑫智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香港私人股份有限公司,在曼德勒開設「新知圖書城」。這次緬甸強震,書城幸未受到大損失,公司負責人彭林着員工回家看看受災情況。第二天他代表公司去慰問員工,給他們每人20萬緬幣(折合約340元人民幣),相當於當地人一個月工資,還給他們每家買了蚊帳、即食麵、水、飲料、水果,員工家屬們都很感動。
沒有休息,彭林帶着員工加入了救援的隊伍,「我想了一下,我最能幫到大家的就是搞好後勤」,地震以來,他每天幾乎都跑過半個城市,哪裏有求援信息,他就去現場勘察,尋找倖存者。
希雲是新知圖書城的一名員工,她就是大家想找到的懂緬語又懂中國話的翻譯。「今天得知有一名中國人的親屬去世了,家屬需要去停屍房認領,可是他們不懂緬甸語,沒辦法與警察和工作人員交流,我就去幫忙交流了」。希雲說,「這次在大災面前更是感受到無國界的大愛,我想謝謝中國對我們的幫助,謝謝你們」。\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譚旻煦連線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