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零售業銷貨值年跌1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香港今年2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94億元,按年下跌13%,是連續12個月下跌;今年首兩個月合計,以消除農曆新年差月的影響,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7.8%,降幅較去年底收窄1.8個百分點。按消費品類別分析,跌幅最大的是汽車及汽車零件,跌近五成。其次是傢具及固定裝置,以及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零售市道與去年變化不大,預計在基數低的效應下,今年3月及4月零售額跌幅收窄或微升。

  政府統計處昨日發表最新零售業銷貨額數據,今年首兩個月合計情況與去年同期比較,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下跌9.9%。按消費品類別分析,汽車及汽車零件下跌最多,高達49.9%;其次是傢具及固定裝置,下跌25.6%;第三位是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下跌15.8%。另一方面,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的銷貨價值上升0.7%,藥物及化妝品銷貨價值亦升0.6%。

  政府發言人表示,展望未來,中央政府推出多項提振內地經濟及惠港措施,加上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旅遊業及盛事項目的發展,以及本地勞工市場的就業收入持續增長,均對零售業有利,儘管業界會繼續面對旅客和市民消費模式轉變的挑戰。

  謝邱安儀昨日向傳媒表示,去年零售跌幅延至今年首兩個月,今年首兩個月零售額跌7.8%,反映零售市道與去年變化不大;單月計,2月跌幅較大因今年農曆新年在1月,去年農曆新年在2月所致。

  由於去年3月後零售額開始轉弱,她預計,在基數低的效應下,今年3月及4月零售額跌幅收窄或微升。

  展望3月,謝邱安儀指,港人北上消費及旅客消費模式改變因素會持續,但去年3月底復活節開始港人出外旅遊,造成低基數,加上零售商在3月大力推廣減價及促銷,而且本港在3月舉行多項盛事活動,旅客人流持續向好,料低單價零售行業會受惠。

  協會會員調查顯示,半數受訪會員展望3月生意持平及微升,較以往只有一成會員稱生意持平或微升,情況好轉,當中便利店、化妝品及超市生意有單位數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