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點滴】清明時節艾草香

管淑平
每到清明,故鄉便會下起小雨。我想,這一定是奶奶回來看我了。一場厚積薄發的春雨,蓄勢而來,千絲萬縷。這雨就像是傾訴不完的思念,連綿不絕。雨水打落在樹葉上,滴落在草尖兒上,打濕含苞待放的花朵,滋潤了一片片青灰色的田野……這是春雨,也是清明的雨,更是春天最明朗的雨。
清明時節的風和煦地吹着,雨水緩緩下着。濕潤的泥土中,有了生命的躍動。雨落之後,田野中冒出了一些青茸茸的小腦袋,那是被春風喚醒的艾草,正在盡情吮吸着雨露,在雨水中舒展着腰身。
以前住農村的時候,奶奶會用田裏的艾草給我們做一鍋餅子。那種味道我至今都忘不了,像噴香酥脆的鍋巴,帶着點淡淡青草香。我還記得,也是在清明時節,奶奶拎着一個籃子,走到田野,雨水打濕了她的頭髮,而奶奶卻無暇顧及,只管不停地採摘着柔嫩的艾草,直到籃子裏滿滿當當,這才急忙趕回家。
回到家之後,先將艾草仔細清洗去除雜質,然後瀝乾水分。這時奶奶熟練地挽起袖子,準備製作工序。先將艾草焯水,放入石磨中慢慢搗碎。過濾掉殘渣,擠出汁水,加入薯粉、白糖一起攪拌成麵團。等汁水和漿糊完美融合,奶奶才不緊不慢地捏出一個小麵劑子,貼在鍋邊,用鍋勺慢慢碾平,碾成餅狀,再用小火加熱,慢慢烤熟。烤熟的餅子香噴噴的,既有薯粉的甜,也帶着艾草的香,我一口氣能吃七八個。奶奶看到我一臉幸福的樣子,滿是皺紋的額頭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可是,噩耗來得突然,在我小學四年級時,奶奶離開了我們。我還記得那天早上,我揹着書包抵達村校,灰蒙蒙的天空,像一張要哭泣的臉。我的眼裏閃爍着淚花,心如刀割。我努力讓自己做一個「男子漢」,可是眼淚還是不聽話地流了下來。那時的我,第一次領略到別離的課題竟然這般沉重。
如今離開故鄉多年,每到清明雨紛紛,我就不由得想念家鄉,想念奶奶做的艾草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