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暴找數】口岸爆炸案被告家中檢取材料可製氯氣彈

  8人涉2020年初醫院和口岸爆炸案,昨在高等法院踏入第七十九日審訊。控方專家證人、高級警司兼高級炸彈處理主任李展超繼續作供,指在第八被告周皓文家中檢獲的氧化鋁粉和次氯酸鈣,若與其他化學品混合可製成鋁熱劑或氯氣彈,其家中的3D打印機亦可製造炸彈外殼和部件等。在辯方盤問下,李展超雖認同涉案試爆片段不曾測試「水喉通炸彈」,但指若在家居測試會造成很大破壞,即使在工廠測試,碎片亦能打穿金屬牆。

  控方昨在庭上展示屬於被告周皓文的Telegram記錄,顯示周於2020年3月5日透過賬戶「Bla kdat」向「卡Lu」傳訊息,指「死火,唔記得幫沙泡畀支雙氧水畀你」,又提到雙氧水須定期放氣「我唔mind你test下個樽放幾耐先爆」。李展超供指,雙氧水可用作製造三過氧化三丙酮(TATP),作為提供氧的原材料。

  另外,警方在周家中檢取了氧化鋁粉、糖、次氯酸鈣和3D打印機,李展超指氧化鋁粉可與鎂粉等金屬粉末製成鋁熱劑,而次氯酸鈣與酸或煞車油等混合可製成氯氣彈,3D打印機則可製造炸彈外殼和部件等。

  3D打印機可製炸彈外殼

  代表首被告何卓為的大律師姚本成盤問李展超指,所有涉案片段均沒有測試「水喉通炸彈(pipe bomb)」,李展超同意,但指涉案片段測試目的是炸藥有效性而非威力,若在家居測試「水喉通炸彈」,其碎片會造成很大破壞,即使是在片中類似工廠的環境測試,碎片亦可能打穿金屬牆。

  李展超又提到,案中使用炸藥均為低性能炸藥,涉案試爆片段中「火箭糖(Rocket candy)」產生大量煙霧,但火箭糖亦是常規軍火中、火箭內的推進劑,故不能依據炸藥種類去判斷目的,而是取決於最終的應用,例如煙霧彈在月台或車廂爆炸,兩者效果截然不同。

  TATP放膠袋亦可達到雷管效果

  辯方又指,TATP可製造雷管,而案中宏創方503室內並沒有發現雷管。李展超指出,軍用或工業用的雷芯會是管狀、筆芯的樣子,但TATP無須用管裝載,即使是放在膠袋中,由於其高敏感度及高威力,都可以達到雷管的效果。李展超續指,涉案試爆片段中,TATP多次被人測試,而其中一段片中,測試者更提到「TATP加KNO3(硝酸鉀)」。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