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領袖洞見之郭毅可專訪】AI促進創新「零到一」 研究成果添「港味」



郭毅可:港具制度政策等優勢 可助力金融醫療教育領域發展人工智能
踏入人工智能(AI)時代,相關科技發展百花齊放。香港在面對全球生成式AI技術浪潮的衝擊,與科技自主創新的迫切需求中應該如何布局、迎難而上?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兼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主任郭毅可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發展AI對於國家以及香港而言均意義重大,而香港在制度、科研資源及政策方面都具備獨特優勢,有信心未來可在金融、醫療、教育領域中作出獨具香港特色的研究成果。●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
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於今年2月正式發布HKGAI V1大模型,郭毅可表示,這是業界首個基於DeepSeek 671B全參數微調並持續訓練產生的大模型,實現了香港本地知識和價值認知的注入,並顯著提高了模型在複雜應用場景中的效率和適用性,特別是在安全性和推理多樣性的性能突破,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香港本地及海外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那麼,未來的人工智能是什麼樣子?郭毅可指出,簡單而言,就是一個機器愈來愈具有人的思維能力,「換句話說,在我們的社會中、我們生活中有了一個更像人這樣能夠有主動思維的機器。」
他認為,這帶來的改變是革命性的,因為以前的機器都不可能主動去思考,只是聽人類的指令,「我們要求什麼它就去做什麼。」不過現在不一樣,「它可以主動去思考問題,像人一樣去幫助做一些智力的勞動。」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它給人們帶來的變化是根本性的,你可以讓它幫你做很多事情,能夠做你做不到的事情,這對人類本身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對接國家戰略 融合國際化標準
郭毅可強調,發展AI對於國家以及香港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義與貢獻。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發揮連接世界和內地的橋樑作用,其高度國際化的環境可以促進東西方在重要、具有影響力的領域之間交流。同時,香港作為國家的窗口,很多AI乃至非常有前瞻性的應用,都會在香港做試驗田,例如用AI做醫療、教育、法律等,「這些都可以在香港做出很好的樣板,因為我們有健全的醫療體系,也有優秀的法律系統。」而AI對基礎研究最大的好處,就是能促進「從零到一」的創新。他表示,香港正在轉型,未來在金融、醫療、教育這些香港別具特色的領域發展中,AI將起到巨大作用。
他指出,香港在此具備三方面的獨特優勢。在制度優勢方面,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既能對接國家戰略,又能融合國際化數據與標準,例如HKGAI V1基於內地DeepSeek架構進行全參數微調,同時整合香港本地知識,形成符合香港特色的本地大模型。
頂尖科研資源方面,以港科大為主導,與香港多所高校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際機構合作,形成跨學科協同創新。特區政府投入巨資推動建設AI超算中心,亦搭建AI發展的基座環境,同時積極推動70個部門試用HKGAI系統,及時予以用戶反饋,推進產品內容優化,加速技術落地,最終可以服務香港民眾。
港能作試驗田 做產業創新
儘管現時AI研發的競爭非常激烈,郭毅可提醒AI的市場發展還在嬰兒期,「連早期都談不上,我們很多的研究領域都是在初期」。而香港擁有一個非常好的條件,就是能夠作為試驗田做很多的產業創新。他舉例,像是區塊鏈、Web3技術及虛擬貨幣這些領域,香港是世界上少有幾個可以發展的地區,而且也有很好的監管系統,「在這些特殊的優勢下,香港可以作出很有特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