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空氣污染物濃度創回歸後新低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茗)香港的空氣質素和水質一直是市民關注的議題之一。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在政府多年努力下,相關污染物都顯著減少,當中空氣污染物濃度降至回歸以來最低的水平。
謝展寰指出,去年的大氣中,主要空氣污染物年均濃度相較於2004年下降約四成至九成。水質方面,其中荃灣、深水埗、九龍城區相關雨水排水口污染量更減少近九成,3區的海濱近岸氣味亦顯著改善。
廢物管理方面,謝展寰表示,今屆政府推動源頭減廢及擴大回收網絡成效顯著,都市固體廢物每日平均棄置量自2021年起連續3年下降,減少7.5%。為進一步提升處理能力,環保署正全力發展現代轉廢為能設施網絡。目前,「I·PARK1」每日可以處理3,000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而「I·PARK2」將處理量達至每日6,000噸。特區政府亦計劃擴建新界東北及新界西,應對香港對短中期廢物處理需求,確保轉廢為能設施網絡全面運作前的過渡期穩定。
謝展寰指出,政府需要修訂《廢物處置條例》相關附屬法例,把「I·PARK1」及堆填區擴建部分納入《廢物處置(指定廢物處置設施)規例》,為環保署提供監察和規管相關設施的權力,同時透過《廢物處置(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規例》把堆填區擴建部分融合,規範建築廢物處理的繳費賬戶,並收取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