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政界:涉戰略資產交易 須建好護國安防火牆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晉)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布依法審查長和擬售巴拿馬港口有關交易,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多位香港政界人士及學者表示,若美資財團取得巴拿馬運河等重要的樞紐港口,可能藉智能調度系統獲取中國貨輪敏感數據,甚至採取歧視性措施,影響中國航運的效率與成本,損害中國國家利益。他們支持國家監管部門依法審查有關交易,決心維護市場公平和公共利益,正如全球主要國家均對涉及關鍵基礎設施的外資收購嚴格把關,是國際通行做法。

  彰顯國家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決心

  全國政協委員舒心表示,港口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關乎國家的貿易安全和經濟穩定。一旦港口控制權發生變更,可能會影響到中國的航運安全和貿易暢通。倘若美國利用這些港口對中國船隻採取歧視性措施,或者通過港口智能調度系統獲取中國貨輪關鍵資訊,都將對中國的戰略安全和經濟利益造成損害。此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介入審查,彰顯了中國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和社會公共利益方面的堅定決心。

  全國政協委員許清流表示,香港企業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並且取得成就,最大的支持力量,來自祖國。絕大多數香港工商界、企業家也都深明一個道理,國家保持長期穩定發展,香港特區才能夠持續穩定發展,香港的企業才會有更光明的前景。「企業的成長、壯大,靠企業家精神,而企業家精神的第一要義,就是愛國。香港企業家應傳承愛國傳統,胸懷報國之志,在商場上馳騁,除了須遵守市場規則,還須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要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作出正確的商業決策。」

  全國政協委員王明凡表示,長和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其商業決策若在關鍵領域為短期利益忽視戰略考量,可能影響公眾對企業的長期信任。「我們需要清楚知曉,跨國資本運作絕非簡單的數字遊戲,涉及戰略資產的交易必須建立好維護國家安全的防火牆。」

  商業決策不能凌駕國家利益

  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譚岳衡表示,此次交易表面上似乎只是一次普通的商業行為,但若置於當前中美戰略博弈加劇的背景下審視,其交易意圖和對國家的負面影響遠超商業行為本身。他強調,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企業長遠發展;企業愈強大,愈要主動承擔維護國家利益的責任,不能將商業決策凌駕於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之上。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主席施清流表示,反壟斷審查是國際通行的經濟治理規則。根據《反壟斷法》,即便交易發生在境外,若對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中國法律依然適用。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掌控全球6%海運貿易量,更是中國21%商船必經通道,若控制權落入具有地緣政治意圖的外資手中,將威脅中國航運安全及「一帶一路」合作。國際先例表明,主權國家對此類交易的審查絕非特例,中國過去否決高通收購恩智浦案、歐盟調查貝萊德關聯交易等,均體現維護公共利益的審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