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新系統防高危病人走失 戴手帶走近大門即響警報 預計年底前全面投入使用

●左起:黃立己(手持藍牙裝置手帶)、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手持智能氧氣樽)、張偉文。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左起:黃立己(手持藍牙裝置手帶)、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手持智能氧氣樽)、張偉文。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公立醫院過去曾出現急症室病人失聯或倒斃廁所事件,醫院管理局昨日宣布將引進多項科技措施,提升對病人的即時監察能力,除現有急症室遠端監測系統與廁所感應器外,將陸續在急症室裝設地理圍欄定位系統,以判斷未回應應診通知的病人是否仍在急症室範圍,預計今年底前所有急症室均完成安裝並全面投入使用。相關系統包括適用於精神、認知障礙或無法溝通的病人,他們會佩戴設有藍牙裝置的手帶,倘病人走近急症室大門時,即會發出警報,提醒職員及時阻止。●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

  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黃立己昨日在記者會上指出,引進多項科技措施,旨在加強監察急症室及病房內的病人情況,提升病人安全。其中,醫管局已在除長洲醫院外的全港17間公院急症室,推出急症室遠端監測系統,持續監控病人的血壓、心率及血含氧量,並偵測高風險病人臨床情況,相關人士一旦被監察出現情況異常,系統會發出即時警報以提醒醫護人員協助。

  廁所設感應器 偵測病人摔倒

  醫管局並已在所有公院急症室設置廁所感應器,高齡或體弱病人在廁所中突然摔倒或暈倒時,則會向護士站的監控台發出警報。

  黃立己並表示,預計今年年底在全港所有公院急症室裝設地理圍欄定位系統並投入使用,系統應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或藍牙低耗接收信號指示裝置的手帶,在精神或認知障礙、聽障、視障、語言障礙以及有自殺風險的病人佩戴後,中央控制室可檢視佩戴手帶病人數目,若有人走近急症室大門時即會發出警報,職員可及時支援和阻止其離開。

  醫管局亦計劃推廣智能藥櫃、智能氧氣瓶、傷口和填充料紀錄系統等措施,如在今年內投入服務的瑪麗醫院重建項目的第一期病房增設智能藥櫃,提升非辦公時間的藥物處理安全和效率,相關設施通過與住院病人藥物處方系統連接,可直接選取醫生處方的藥物,每當護士透過智能藥櫃選取所需藥物時,要用指紋識別解鎖,藥櫃會以燈號提示取藥位置,降低誤取藥物風險。

  智能氧氣樽防醫護忘開閘門

  目前已用於醫管局非緊急救護車運送服務的智能氧氣樽,則會推展至所有醫管局服務。當出現氧氣瓶氣體含量低,或醫護人員忘記扭開氧氣瓶閘門等情況時,氧氣瓶便透過聲音和視覺警告信號,提醒醫護人員監測和更換設備。

  此外,過往主要依靠紙本形式抄寫病人處理傷口的操作紀錄,由於在轉移醫院或病房時,容易導致不同醫護人員交接期間出現差錯,因而開發傷口和填充料記錄系統作為電子共通平台,減低處理傷口時與殘留填充料相關的風險。該系統去年底已推行至所有醫管局醫院,下一階段將擴展開發傷口評估及護理記錄。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張偉文表示,局方亦會注重安全文化構建,推行新一代早期事故通報系統,提供員工反饋功能,培育敢言文化,並以人工智能進行事故分析、調查和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