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患者植「北腦一號」邁大步

  內地自研智能腦機系統 助癱者腦控機械臂取杯

  一位漸凍症患者坐在輪椅上,僅憑意念便在屏幕中「輸入」了「你好」;一名偏癱患者通過腦控機械臂精準抓取了水杯,這是利用腦機接口技術實現的真實案例。據在2025中關村論壇上獲悉,中國自主研發的半侵入式腦機接口系統「北腦一號」近期在京完成了三例人體植入手術,標誌着中國腦機接口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邁出關鍵一步。

  該系統植入患者大腦後,可協助腦卒中、脊髓損傷等疾病引發的失語或截癱患者,通過外部設備重新獲得語言和行動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責任人指出,腦機接口等面向未來的智能技術和產品正快速進入爆發前夜。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聯合所長、特聘研究員羅敏敏介紹,2025年年初以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已完成國際首批三例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無線全植入腦機系統的人體植入。其中,首例癱瘓患者術後訓練兩周,即可完成初步的腦控,驅動功能性肌肉刺激裝置開展康復訓練。他指出,「北腦一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言語障礙患者言語解碼的無線全植入腦機系統,患者通過一個月左右的術後訓練,已經能夠實現常用近百詞的中文解碼,並隨着訓練時間的增加,有望在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裏,高準確度解碼任何患者想說的話,達到每分鐘輸出80字以上,重建交流的能力。

  截癱者術後10天可嘗試站立

  「北腦一號」智能腦機系統產品包括微型體內機、便攜式體外機和軟件算法,置入大腦的是體內機部分。「北腦一號的柔性電極薄如蟬翼,貼敷於硬腦膜外,既避免了侵入式手術對腦組織的損傷,又突破了非侵入式信號採集的噪聲干擾。」羅敏敏稱,本次植入的128通道微型系統,且與神經組織不直接接觸,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術後開機有效通道數超過98%,達到了半侵入式腦機接口在全球實現無線全植入人腦的最高信號通量。「手術完成後頭皮可以縫合,不會影響患者今後的日常生活。」

  在中關村論壇的「科技助殘」平行論壇上,復旦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團隊展示了全球首批「三合一」腦脊接口技術:通過在大腦與脊髓間搭建「神經橋」,4例截癱患者術後24小時內恢復腿部運動,最快10天即可嘗試站立。

  湖北腦接機置入費6552元

  此外,據證券時報報道,3月31日,湖北省醫保局發布全國首個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價格,標誌着這一前沿科技正式步入民生領域,為無數患者帶來了希望與曙光。其中侵入式腦機接口置入費為6,552元(人民幣,下同)/次,侵入式腦機接口取出費為3,139元/次,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適配費為966元/次。隨着腦機接口相關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在湖北的率先落實,湖北省醫保局將持續支持醫療創新,推動腦機接口技術發展,讓臨床研究成果惠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