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首建監管機制梳理涉企收費
《關於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近日發布,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聚焦政府部門及下屬單位、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商會、經營自然壟斷環節業務企業等涉企收費主體,強化全過程監管,着力構建協同高效的長效監管機制。
監管地方違規涉企收費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牛育斌3月31日在專題發布會上表示,文件要求實現目錄清單全覆蓋,凡是清單之外的收費項目,一律不得收取,為涉企收費行為劃定明確邊界。各地區各部門需全面梳理、清理涉企收費項目,確保每個項目有依據。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統一的清單格式和編製要求,督促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及時向社會公開涉企收費目錄清單。
加強涉企收費監管是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一些地方罰沒收入激增,不少來自地方違規涉企收費。此次文件中強調全過程監管,着力構建協同高效的長效監管機制:哪些可以收,哪些屬於違規收費,如何收費,收費多少,收費的程序等等,都應該依據法律法規和政策而行。
牛育斌表示,通過相關制度安排,形成常態化、長效化治理機制,有利於全面規範涉企收費行為,有效遏制違規收費現象,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有利於進一步規範涉企收費秩序,打破因不合理收費造成的行業壁壘,使各類企業在相同的規則和環境下公平參與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