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強震】守望相助 在緬華人攜手抗災

●3月30日,在緬甸曼德勒天空別墅公寓建築群,救援人員商討營救方案。 新華社
●3月30日,在緬甸曼德勒天空別墅公寓建築群,救援人員商討營救方案。 新華社

  本報記者連線當地中國公民:捐贈物資分享信息 自發參與救援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譚旻煦 雲南報道)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當地時間30日14時許通報,緬甸地震造成全國死亡人數約1,700人,另有約3,400人受傷、約300人失蹤。中國駐緬甸大使館30日確認,截至當日14時30分,緬甸地震中受傷的中國公民升至14人。使館表示,將派員赴仰光人民醫院探視從曼德勒省轉至該院治療的中國公民。

  「有需要的可以聯繫這些公司,他們有設備、有人員全力投入救援」「需要人員可以聯繫這家(企業),提供免費食物,這裏提供休息場地……」緬甸地震後,香港文匯報記者連線緬甸當地華人華僑發現,很多在緬甸華人的微信朋友圈大量分享了這些信息。在仰光的中國公民李福泉在朋友圈置頂了這些信息,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仰光受災不嚴重,但他在曼德勒有很多朋友,所以第一時間分享了這些信息出去,希望能幫到曼德勒的民眾。「這些信息是從很多微信群裏收集來的,商會、企業、個人都自發地投入到救援當中,今天早上還有一批人從仰光帶着物資、食品出發前往曼德勒,希望能盡快投入到救援當中。」李福泉說。在曼德勒災區,中國公民劉先生第一時間參與救援,他的任務整理收集信息,協調各方自發形成的救援力量,前往最需要的地方去救援。

  建十餘微信群 調配救援力量

  「我把人員分成了四個大組,每個組人員按照需要不等,劉先生所在的後勤組有4至6人,按需要調配救援力量。」李福泉說,自己是做工程的,在曼德勒已經待了很多年,這次災難發生後,在還沒有專業救援力量進入時,他們就自發開展救援。讓他感動的是,加入的人非常之多,為了方便聯繫,他們在微信建群,每建一個微信群很快就滿500人,前前後後已經建了十多個群了。

  劉先生說,他看着收集來的信息,一開始很多人求助:「我們家人聯繫不上了;我家房屋塌了家人還在裏面;甚至有人說自己被困了……」真的是越看心裏越難過、緊張,甚至絕望。但後來,群裏的信息越來越多提到的是:「我這裏提供免費餐食;我這裏有水;我可以來幫忙;我們店裏有休息的地方……」大家的守望相助,讓他覺得充滿了希望。

  「希望幫孤兒院孩子們渡過難關」

  「我正在曼德勒一所孤兒學校了解他們的情況,我們愛心人士將為這裏的孩子們募捐,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在緬甸曼德勒工作已有7年的彭林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他受愛心華人的委託,準備給曼德勒這所孤兒院捐贈他們需要的東西。

  彭林憶述28日地震時的情形說,雖然在緬甸七年時間經歷過多次地震,但這一次真的讓他覺得害怕極了。地震發生時他在三樓的辦公室打電話,只覺得頭暈,完全沒辦法動。第一波晃動過去之後,他才跟着大家下樓,抬眼望去,四周不斷有大量灰塵湧起。

  為學校捐錢捐物 為災區出力

  「好多酒店都倒塌了,一個叫VIN STAR的酒店倒了,下面埋了好多人。」彭林說,這家酒店離玉石市場很近,平時來住的多數都是中國商人,不少人都是整月租住在這裏。「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彭林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他們要捐贈的是一所孤兒學校,裏面住着近1,000名孤兒,此前就有過一些捐贈,地震發生後,他們很擔心這裏的孩子們。「今天我來這裏時發現,學校的教學樓出現了裂縫,估計不能用了,所幸他們的宿舍樓完好」。

  經了解,學校負責人告訴彭林,目前還能購買到孩子們生活所需的食品和水,希望愛心人士能給他們捐一些錢,他們會按照需求購買其他物品。「我把情況反饋回去之後,已經認捐了1.2萬元人民幣,我會盡快把錢捐到學校裏。」正說着,彭林的電話響了,「算我一份,算我一份。」他在電話裏回覆朋友。「朋友們要購買大米和水去送給受災的百姓,問我要不要參與,」他說,「我當然要參與,能出一點力算一點吧,也算我們華人為災區出一點力」。

  災區急需物資

  生活物資 帳篷、毛毯、睡袋、防水布、塑料布、炊具套裝等。 

  衞生用品 衞生包、衞生工具包、清潔用品套裝、蚊帳等。 

  食品 即食食品、飲用水、淨水設備等。 

  醫療物資 藥品、緊急醫療設備、生命支持設備等。 

  其他物資 便攜式太陽能燈、便攜式取暖設備等。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譚旻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