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科技力量帶來滿滿的情緒價值
我首先坦白,如果不是工作採訪,我絕對不會挑戰「十八盤」。
記不清去過多少次泰山,四五十次總是有的,但每一次都是乘纜車上到南天門。從南天門再到泰山山頂玉皇頂距離大約為1至1.5公里,約600級台階,我每次登頂已累得氣喘吁吁。
雖然知道體驗的是登山助力機器人,我還是做了兩天的心理建設,提前一周就加大了運動量。挑戰「十八盤」是我做的最瘋狂的決定,但總不能被兩個年輕的港生拉落得太遠吧!
穿戴好設備之後就立即感受到了「驚喜」,像是有人拉着登山,一直擔心受傷的膝蓋也沒有出現任何不適,終於長長鬆了一口氣。隨手發了一條朋友圈,是我們四個穿戴着登山助力機器人的合影,很酷、很潮、科技感滿滿。
登山、拍照、錄視頻、遊覽古蹟,我可是一樣也沒落下。登山助力機器人節省了體力,我終於第一次悠閒地欣賞了「十八盤」壯美的風景,了解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彌補了多年的遺憾。站在升仙坊,我心裏何嘗不是慨嘆:杜甫誠不欺我,真是「一覽眾山小」呢。「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徒步登山,我終於感受到李白登泰山時描繪的雄偉氣勢。
於是,登山不再枯燥,不再疲憊不堪。即使在「緊十八盤」,我還能連上數個台階,想超越誰就超越誰,連大氣都不喘。那一刻,我竟然愛上了爬山,真想帶走這套裝備,赴好友那個踏遍「三山五嶽」的約定。
兩個半小時後,當我站上南天門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了登山助力機器人提供的「情緒價值」。太驕傲了,我恨不能向所有人宣告這一「壯舉」!
第二日醒來,兩條腿竟然一點都不疼,難道我們爬了一座假山?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