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國家創新產業 香港金融前景廣闊

  鄧肇峰 沙田區議員 金融分析師(CFA)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資本市場以驚人的活力重回全球投資者視野。港股接連爆升,不僅是市場情緒的短期修復,更是市場看好香港金融體系與國家創新產業深度融合的必然結果。香港正以其獨特的制度優勢、政策協同與技術創新,鞏固其作為國家「雙循環」戰略支點與國際資本配置核心樞紐的地位。

  當前港股科技板塊的爆發性增長,反映國際資本對中國新質生產力的重新定價。而香港近年大膽創新,推進金融領域系列變革,令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企業重要的融資地和投資地。

  香港成為國際科企融資中心

  金管局於2021年啟動的「金融科技2025」策略,通過銀行數字化、央行數字貨幣研究及數據基建升級,奠定構建「創新金融生態圈」的基礎。目前,香港的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日均交易額達到148億元,並即將與中國人民銀行的跨境支付系統互聯,實現兩地全天候實時跨境匯款。港交所推進上市制度改革、便利科技企業來港上市,並正籌備開設「科企專線」,令科技企業來港上市更順利,可望顯著加速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企業的上市進程。今年首季已有17家公司在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累計募資額達175.6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6.96%。近期證監會將IPO融資最高槓桿限制於10倍,遏制過度投機。政策組合拳有效降低科企融資門檻,保護市場穩定性,使香港成為國際創新資本的「風險緩衝區」與「價值發現平台」,吸引寧德時代等龍頭企業赴港上市。

  國際機構投資者積極通過香港這個跨區域資本流動中的樞紐來配置中國資產,凸顯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獨特的制度優勢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香港既享有內地產業鏈的技術賦能,又維持普通法體系與資金自由流動,成為全球資本配置中國創新資產的「安全閘門」。而國家大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令香港可發揮雙向橋樑功能,連接大灣區與全球市場。

  科技創新重塑金融服務模式

  目前技術創新正重塑香港金融服務模式。金管局透過「Ensemble沙盒」完成代幣化用例測試,並發行數碼政府綠色債券,預計2025年相關市場規模突破500億元,為科企提供新型融資工具。財庫局發布的《人工智能政策宣言》,要求金融機構負責任地應用AI,同時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沙盒」,平衡創新與風險管控。支付系統升級亦成效顯著。快速支付系統與內地互聯後,支持手機號碼跨境轉賬,可大幅降低科企國際結算成本。這些技術應用使香港成為全球少數能同時駕馭傳統金融與Web3創新的司法管轄區,為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提供「試驗田」。

  總括而言,港股的超預期表現,標誌着香港已轉型為「創新資本配置中心」。其核心競爭力在於制度彈性、生態完整性與戰略協同:普通法體系保障資本自由流動,全生命周期科創金融服務鏈覆蓋耐心資本至併購退出,而深度嵌入國家創新體系與對接全球網絡的雙重優勢,使其成為不可替代的價值創造「引擎室」。

  展望未來,香港將進一步整合多元產業的金融需求,在服務國家創新產業的進程中持續綻放戰略光芒。國際資本回流與科技企業蓬勃上市,不僅是香港金融市場的勝利,更是中國新質生產力全球崛起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