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幼教事】培養愛國英雄 家庭環境影響深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人物,其筆下的千古名句至今仍震撼着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他是南宋末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民族英雄,以其氣節與才情,為後世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篇章,他就是—文天祥。
回顧文天祥的生平,他的成就絕非偶然。在宋理宗的殿試中,二十一歲的文天祥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與高遠的見識,他以「法天不息」為出發點,針對國家治理、人才教育、軍事國防等諸多關鍵問題,不假思索、一氣呵成地寫下了萬餘字的《御試策》。
其文章邏輯嚴謹、觀點獨到、言辭懇切,深深打動了宋理宗,最終親自擢拔為狀元,自此踏上了曲折的官宦旅程。
在國家危亡之際,為了抗擊外敵,保家衛國,文天祥毅然決然地變賣所有家產,將其化作軍資。
祥興元年(1278年),文天祥於五坡嶺被俘,被囚長達三年之久。元軍千方百計以高官厚祿誘降,均遭到他義正辭嚴地拒絕。至元十九年(1282年),忽必烈親自出面勸降,以中書宰相之位收買,但文天祥依舊堅稱「一死之外,無可為者。」於是,文天祥被判極刑,臨刑之際他被押至柴市,神態從容淡定,先仔細問明南方方向,莊重地整理衣冠,恭恭敬敬地向南方跪行君臣之禮,隨後英勇就義,年僅四十七歲。
那麼,究竟是什麼造就了這樣一位令人敬仰的愛國英雄呢?
首先,家庭環境對文天祥的影響至關重要。他出生在江西吉州的一個書香門第,文化氛圍濃厚。父親文儀雖一生未出仕,卻是一位學識淵博的飽學之士。家中藏書豐富,文儀整日沉浸在書海之中,這種濃厚的書香氣息無疑為文天祥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父母榜樣作用巨大
而母親曾德慈出身名門,知書達禮。她不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文天祥,更在品德和志向的培養上發揮了關鍵作用。在教育子女方面,她深明大義,時常鼓勵文天祥要精忠報國,這種言傳身教深深烙印在文天祥的心中。
從家庭系統理論來看,家長的行為和關係塑造了家庭環境,進而對孩子產生正向影響;而社會學習理論也表明,孩子會通過觀察和模仿家長的行為來學習和成長,文天祥無疑在這樣的家庭中汲取了無盡的精神力量。
除此之外,在文天祥的童年時期,故鄉學宮中歐陽修、楊邦義、胡銓等忠節鄉賢的塑像,也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愛國的種子。他心生羡慕,立志要成為像他們一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這正如幼兒模仿學習理論所說,幼兒注意到榜樣的行為後,會在記憶中留存並進行觀察,從而產生模仿動機。就像幼兒觀看動畫片中英雄人物的勇敢行為後,會扮演英雄拯救他人,若得到同伴讚揚,便會進一步強化這種模仿動機。
文天祥正是在這些榜樣的激勵下,一步步堅定了自己的愛國信念。
文天祥的愛國舉措,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捨生取義的壯舉和忠君愛國的精神成為了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激勵代代有志之士民族危亡時刻挺身而出,堅守民族氣節。同時,他的文學作品,也成為了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為後世文學創作提供了典範,讓後人得以透過文字,深切感受到他那高尚的人格和熾熱的愛國情懷 。
●梁可茵老師
學研社成員,從事幼兒教育寫、教、編達二十多年,在書海澀論中尋找方便之門,喜歡發掘兒童行為背後的心路歷程,現為自由撰稿人,並把好奇投向歷史上小屁孩的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