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賦能千行百業 中國迎AI加速應用期
機器人「小海」邁着小碎步走上講台,與人類演講者對話互動,通過視頻介紹北京市海淀區正在建設的人工智能創新街區,向人們展現利用AI技術緩解交通擁堵、服務社區居民、輔助醫生診療決策等智能生活場景……這是在北京舉行的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的一幕。
論壇期間,「人工智能」成為高頻熱詞,「AI+」如何實現成為熱議話題,各種AI大模型新品及創新合作密集亮相,未來之風撲面而來。
論壇期間發布的《未來產業新賽道研究報告》顯示,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躋身2025年未來產業十大賽道。多位參會人士表示,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人工智能正從技術探索階段邁向規模化應用階段,成為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AI技術井噴的浪潮下,2025年會是AI應用大規模落地的元年。」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零一萬物CEO李開復說,大模型帶來的是生產力的革命,目前其智力還在持續提升,各種技術不斷湧現,大模型的應用時代來臨。
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支持人工智能基礎理論、核心算法、關鍵共性技術等研究與創新應用。截至目前,中國已有北京、上海、天津等18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根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將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此前介紹,「要讓人工智能盡可能在工業、農業、服務業中利用起來,積極支持大模型在垂直領域的開發和應用,讓人工智能真正賦能產業轉型升級,賦能新質生產力。」
北京AI核心產業規模近3500億元
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作為中國科技創新資源高度富集之地,北京正搶抓人工智能機遇,布局前沿技術研發,推動技術應用示範,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高地。記者從論壇上獲悉,2024年北京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近3,500億元人民幣,相關企業超過2,400家,位列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第一梯隊。
圖靈獎獲得者約瑟夫·斯發基斯在演講中表示,中國擁有龐大的手機用戶市場、海量數據以及強大的工業基礎,未來可協同各行業拓展人工智能在工廠、農場、電信等各領域應用空間,同時與各國攜手推動人工智能治理,為世界創造更多福祉。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