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自願醫保成私營醫療入場券
光大證券國際產品開發及零售研究部
隨着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醫療通脹亦隨之持續攀升。風險管理顧問公司WTW去年12月發布的調查報告預計,香港的醫療通脹率在2025年將上升至9.8%。而醫務衞生局的數據亦顯示,香港人均醫療衛生總開支逐年增加至38,670元,由此可見醫療需求日益增長。醫管局最新統計年報更指出,2023年至2024年期間,超過635萬人次使用基層醫療服務,專科門診服務更高達836萬人次,龐大的服務數量導致公營醫療系統所承受的壓力加劇,同時拉長就診等待時間。
因此,越來越多市民選擇通過投保個人醫療保障計劃以使用私營醫療服務,令自身的健康狀況可獲得適時的保障。在眾多醫療計劃之中,自願醫保計劃在政府規管下具有高透明性,自2019年推出以來更逐漸成為個人償款住院保險產品市場中的主流之一,尤其受到中產家庭歡迎。它不僅可以為個人提供靈活的健康保障選擇,也可以幫助市民慳稅,實在是「一石二鳥」。
最多8000元扣稅額 減稅務壓力
自願醫保的投保人可為自己及指定親屬的合資格保費申請扣稅,每名受保人每年最高可扣減8,000元。該扣稅優惠對受保人數量並沒有限制,因此可大幅提升稅務優惠的總額。對於多成員家庭來說,更不失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醫療保障選擇。若同時配合其他稅務扣減項目,例如供養父母免稅額或退稅年金等,可將稅務優惠最大化從而減輕稅務壓力。
市面上的自願醫保計劃五花八門,從基礎住院保障到全面覆蓋的靈活計劃,作選擇時都需要多方面考慮。選擇自願醫保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以及評估個人需求。例如有家族病史應優先考慮相關疾病的保障範圍,列出優先事項有助於篩選計劃。第二步應計算自身的保費承受能力或財務預算。例如標準計劃保費較低但保障範圍有限,靈活計劃則保費較高但保障較為全面。第三步應仔細比較各計劃的保障項目,包括病房級別,保障範圍,保障限額及賠償等候期等。第四部分析保險公司的醫療網絡及理賠效率,例如是否有出院免找數或網上理賠申請等。投保人亦可善用政府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專區或坊間的計劃對比工具,從而獲得適用的資訊以揀選最適合自己的自願醫保計劃。
間接減輕公共醫療負擔
公營醫療系統雖然可提供基本保障,但在資源分配上往往捉襟見肘。自願醫保計劃作為進入私營醫療服務的入場券,可間接減輕公共醫療負擔,讓資源更集中於弱勢群體,同時也令投保人免受漫長排隊之苦,更加成為管理健康風險的重要工具。
溫馨提示,客戶購買保單前先考慮不同因素,例如購買保險的目的、保障需要、負擔能力、保障範圍等,從而選擇適合自己保險產品。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讀者,建議向專業的理財或保險顧問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