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影業尚無出海迫切性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內地每年要有50部過億票房的國產電影,及到2025年國內熒幕總數要超過十萬塊。「當下內地熒幕總數發展已超八萬塊,這些熒幕數都可以直接兌換成電影票房。」著名編劇汪海林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熒幕數量直接依賴於中國經濟的整體環境發展,也為中國電影的國內市場提供了票房保障。
據Comscore和GowerStreet統計的2024年全球總票房數據顯示,即便受荷里活編劇罷工導致的供片量不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美國仍以29%佔比成為全球票房市場的霸主,中國以19%的票房全球佔比,穩居世界第二大國家市場。
「十四五」規劃對中國電影階段性發展提出明確要求:每年票房過億國產影片達到50部左右,每年需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精品。香港文匯報記者查詢數據了解到,2024年中國電影票房破億的國產電影達55部,但叫好又叫座的精品電影似乎仍有欠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電影人曾有一條50%的紅線要扛,意思是我們的總體國產片票房不能低於50%。」汪海林說,隨着荷里活等電影在中國的票房號召力也在逐漸下降,現在這條50%紅線已非問題。
這也意味着,國產電影的國內票房市場未出現飽和,相比冒失地征戰海外市場,國內影業公司更樂於安然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