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香港攜手構建高水平協同開放新格局

  梁海明 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在全球格局深刻演變的關鍵時刻,中國對外釋放堅定的開放信號。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北京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強調「中國正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倡「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多為全球發展注入正能量和確定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發表主旨演講時也指出,中國經濟運行保持穩定,回升向好態勢更加鞏固,創新發展動能更加強勁,營商環境更加優化,有信心實現發展目標,必將為全球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物流中心,應進一步利用自身獨特優勢協同國家戰略,穩外資、促創新、拓市場,為鞏固國家競爭力提供制度型支撐。

  習近平主席3月28日在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向全球釋放出中國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強烈信號,為外資企業繼續深耕中國市場注入信心動力。習近平主席指出,實踐證明,外資企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改革開放和創新創造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聯通世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在這一過程中,外資企業普遍得到豐厚回報,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了互利共贏,也同中國人民結下深厚友誼。

  堅定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外資企業在華累計設立超過124萬家,投資額接近3萬億美元,貢獻了全國約三分之一的進出口、四分之一的工業增加值、七分之一的稅收,並創造了超過3,000萬個就業崗位。這些數字不僅體現出外資對中國經濟的積極作用,更印證了中國始終是全球投資者的重大戰略選擇。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國始終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堅定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當前,中國正加快推進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催生出一大批新興產業和應用場景,為外資企業提供豐富的合作機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外資企業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保障不斷完善。通過法律手段強化對外企合法權益的保護,進一步增強了市場的可預期性和公平性。而且,在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背景下,中國不僅擁有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體系,更具備政策穩定性、制度保障力和強大的創新動能,已成為全球資本的重要配置地。

  在這樣的背景下,外資企業應堅定信心,把握機遇,積極拓展在華布局,深度參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這不僅是對外資企業的真誠邀約,更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信心宣言。

  丁薛祥副總理3月27日在博鰲論壇的主旨演講中也指出,當前全球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我們要同心協力、攜手前行,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迎全球性挑戰,共建亞洲家園,共創亞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丁薛祥副總理強調,中國經濟運行保持穩定,回升向好態勢更加鞏固,創新發展動能更加強勁,營商環境更加優化,我們有信心實現發展目標,必將為全球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誠摯歡迎各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積極參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

  構建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中國經濟正在向「新」而行,創新發展動能更加強勁。在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工智能、生物製造、量子科技、低空經濟等產業都將在中國大地蓬勃發展。這不僅是中國的機遇,也是亞洲和全世界的機遇。同時,中國將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放寬外資准入,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生態,解決外資企業關切,構建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丁薛祥副總理在博鰲論壇的主旨演講,再次釋放出中國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強烈信號,展現了中國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為動盪不安的全球經濟注入穩定力量的責任擔當。面對世界經濟深度調整與地緣不確定性上升,中國不僅堅持擴大開放,更強調以創新引領未來發展新動能,這無疑為亞洲乃至全球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機會。

  在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和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香港作為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的重要橋樑,更應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發揮制度優勢,積極融入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時代潮流,在服務國家大局中實現自身新躍升。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可擴展綠色金融、人民幣結算和跨境投融資服務,為中國新興產業提供全球資本支持;作為貿易和物流樞紐,香港可承接並延伸內地製造業升級成果,推動高端製造品、中間品等在全球市場的流通;在數據、科技和知識產權方面,香港可依託自身制度優勢,配合國家發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產業,建立國際化知識產權交易平台,提升中國在全球技術規則制定中的參與度。尤其在內地經濟「向新而行」的戰略路徑中,香港可通過制度對接、服務輸出和資源協同,成為中國科技產業對外合作的重要橋樑。

  善用香港優勢增國際引領力

  在此背景下,香港與內地的深度協同正不斷取得實質進展,其中,瓊港合作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實踐樣本。3月26日,特區政府與海南省政府在海南博鰲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標誌瓊港合作邁上新台階。簽約儀式由行政長官李家超、海南省委書記馮飛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祁斌等共同見證。此次合作不僅是國家區域協同發展的新探索,也為香港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尋找新定位、拓展發展空間提供了新機遇。

  根據合作備忘錄,瓊港雙方圍繞經貿投資、金融服務、數據流通、旅遊聯動和人才交流五大領域達成共識,將共同推動醫藥、金融、文化、數字服務等產業合作,探索數據跨境流動、職業資格互認等制度創新。此次合作充分體現兩地優勢互補,推動合作從「物理疊加」向「化學融合」邁進。香港在生物科技、綠色金融、文化創意、專業服務等領域具有國際引領力,海南則具備自貿港政策、高端醫療旅遊、綠色能源等發展潛力。香港可憑藉「超級聯繫人」角色和高度國際化優勢,積極引領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貿港的聯動發展,助力構建更高水平的區域協同開放格局,打造國家級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我國正以堅定姿態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構建更加開放、穩定、共贏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在這一進程中,香港作為國家重要組成部分,理應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找準定位、發揮所長,與內地攜手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面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調整與區域競爭的加劇,內地與香港應通力合作、優勢互補,方能在國際競爭中把握主動、贏得先機。特別是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的大背景下,香港可憑藉高度國際化、法治健全、專業服務發達等獨特優勢,引領和推動兩大國家戰略平台的深度聯動,助力打造區域協同發展的新樣板。這不僅有助於提升香港自身的國際競爭力,也將為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