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廠生態保育 罕有冬候鳥再臨

  南丫島生態資源豐富,全島面積僅13.85平方公里,但紀錄到的生態物種已佔全港約三分之二,包括過百種鳥類,其中30種更是在南丫發電廠內找到,近日並第二度發現罕有冬候鳥紅尾伯勞,而附近水域發現的多種珊瑚健康狀況亦良好,沒有白化跡象。港燈董事總經理鄭祖瀛日前於長春社「綠遊香港」項目上擔任線上導賞員,分享發電廠在40多年來維護本地生物多樣性的工作。

  鄭祖瀛指,港燈由2011年起每隔5至6年都會在南丫發電廠進行鳥類調查,本年度在發電廠範圍內就錄得共30種鳥類,涵蓋留鳥、冬候鳥和過境遷徙鳥,並首次在發電廠範圍內發現大白鷺、烏灰鶇、原鴿和磯鷸等鳥類蹤跡,及再次找到腰和尾部均呈紅褐色的過境遷徙鳥紅尾伯勞,反映南丫發電廠的環境適合鳥類棲息。

  他提到,港燈多年來在發電廠一帶種植本土樹種,改善空氣質素,減少土壤流失,為鳥蟲和其他物種提供食物和棲息之所。近年又透過新科技,減低發電廠對附近湖泊和生物影響,監察空氣水質,確保電廠內和附近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免受破壞。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補充,生物多樣性是評估生態系統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需要各界合力保護。他亦介紹「綠遊香港」項目已先後在港島和南丫島開發12條生態文物徑,並定期舉辦公眾導賞團,鼓勵市民多作綠色出行,實踐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