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病患評醫改太辣 社協倡擴闊豁免對象

  特區政府日前公布醫療收費改革,提高非急症病人的收費,有基層家庭只靠丈夫兼職的微薄收入維生,但一家長幼卻有不同疾病,擔憂難以負擔醫療開支;有雙老及單身獨居長者則反映申請醫藥費減免的手續繁複。社區組織協會期望政府降低加幅及改善現有減免機制申請條件和程序,並擴闊醫療費自動豁免對象至在職津貼基層勞工及長者津貼。

  社協昨日聯同基層人士及長者反映意見,其中莫太表示,她一家四口均有公營醫療需要,丈夫以往做地盤工,晚上當侍應,勞苦半生捱壞身體,去年突出現尿血,確診患腎結石,最初擔心醫療開支而未有及時求醫,令結石再影響到膽囊,先後進行兩項結石手術,基本上每月都要覆診,「現時丈夫只能做兼職,估計6月才能搵到長工。」莫太又透露,女兒因有情緒問題,有時更會傷害自己,學校老師若致電,她便要立即趕去;而她本身患有貧血,膽囊和腸亦有問題,每兩三個月要覆診,更不時要做檢查。

  另外,蕭先生與妻子是雙老家庭,現居於唐樓,「曾申請一次醫藥費減免,平均要跑4趟,上落樓一次就是200級階梯,若每次看病都要申請,真的太辛苦。」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現時綜援有自動豁免醫藥費,但非綜援低收入人士要約見社工審批,還要交全家收入及資產證明,不少基層家庭要上班沒有時間見社工或難集齊文件,無奈放棄求診。社協建議將自動醫療費豁免,擴闊至已有其他在政府部門做了審查的基層市民,節省行政費及便利基層就醫,如領取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家庭便無須再申請減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