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產業轉型 提升職場實力

  恒生銀行近日傳出裁員計劃,有分析認為,裁員與銀行業更廣泛應用人工智能(AI),進一步削減人手有關,而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隨着AI應用日漸普遍,不少以往需要人手處理的工作,已可用電腦系統替代,職位重組已不可避免。科技更新迭代,打工仔要保持職場競爭優勢,須持續自我增值、提升技術水平。特區政府要及早加強創科、特別是人工智能應用方面的在職培訓,持續提升本港勞動人口整體知識技能水平,適應時代變遷,彰顯人才價值。

  現時香港銀行業在自動化交易、智能銀行櫃位、手機銀行等應用已相當普及,特別是一般提存服務,已多數可以透過線上或者櫃員機處理,銀行對前線人手的需求也相應減少。特區政府於去年發表的人力推算報告已引述研究指出,應用自動化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範圍已廣泛涵蓋至酒店、零售、航空及銀行等多個行業,用於處理例行及重複工作,提升效率及生產力。業界多傾向把人力資源調配於更具價值的工作崗位上。

  部分人覺得,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會「打爛飯碗」,其實無須過度擔心,傳統的崗位可能因程序的自動化而削減,但新的工種也會隨科技的日新月異而衍生。正如有研究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在未來10年內推動全球生產總值增長約7%,並使生產力每年提升1.5%;今年世界經濟論壇《未來就業報告2025》表示,許多新興職業需要具備多學科交叉技能,例如數據分析、能源管理、環保技術開發等。可見許多新產業正需要大量人才,施展本領。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潮流席捲全球的大趨勢下,正在建設為「三中心一高地」的香港,各行業都在探索以創新技術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共同推進創新科技和產業合作,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以銀行業為例,有銀行的零售板塊已經透過智能助手為載體,提升零售各工序協作與管理效率,促進創新鏈、資金鏈深度融合。當然,銀行員工面對銀行業務的推陳出新,也應要持續裝備自己,才可適應到市場發展的新要求。

  特區政府須加強在職人士技能培訓,幫助大家適應產業轉型的需求,特別要升級僱員再培訓局的功能,善用應用科學大學的資源。在現今職專教育概念已趨成熟,勞動人口學歷水平普遍提升的情況下,特區政府應協調僱員再培訓局與各應用科學大學的課程銜接,推出大數據、金融科技等課程,並透過實驗室、科研項目等資源,讓在職人士可以結合既有的專業進行新技能的操作實務訓練,以支持傳統產業人才升級轉型,尤其是要用好特區政府資助研發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究在下一步開放市民使用的過程中,加強對僱員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再培訓,讓僱員能夠在香港持續高水平開放的過程中把握機會,開拓事業的一片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