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記辦圓桌會議探討港航空業發展 倡兩地增合作提升客貨運服務 冀抓三跑機遇 打通灣區人流物流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航空業是香港支柱產業之一,但香港機場近年面對區域競爭、國際航線流失、人才緊缺等問題。在民建聯昨日舉行的《推動香港航空業發展》圓桌會議上,有航空界人士表示,香港航空業面臨的挑戰愈大,機遇就愈大,建議充分把握「三跑道系統」帶來的機遇,繼續擴大航空網絡,並進一步加強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人流及物流的連接。有學者則建議香港應多使用國產大型客機,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航空業發展。有物流業界人士建議,香港要將基礎設施升級和廣泛應用智慧物流。●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學怡
是次圓桌會議邀請了政府官員、學者、航空及物流業界代表參加,探討香港航空業存在的瓶頸及發展建議。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在會上表示,香港機場客運量現已基本回復至疫情前水平,貨運方面仍保持全球最繁忙貨運機場地位。他強調政府會繼續加強與不同地區之間的合作,提升客貨運服務,推動建設高端航空業產業群發展。
他表示,香港憑藉優良的地理位置,擁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廣闊的國際航空網路,以及與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之間完善的多式聯運交通網絡,故香港國際機場是整個大灣區「客」以及「貨」通向國際的主要門路。
挺港機場拓新航點新航班
廖振新強調,自從香港國際機場的「三跑道系統」於去年11月底正式啟動,標誌着香港航空業發展邁入新里程,為了充分把握「三跑道系統」帶來的機遇,會以更前瞻的視角發展,並繼續擴大航空網絡,支持香港國際機場開拓新航點和新航班的同時亦加強主要航線的服務。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學鋒表示,香港機場近年來面對區域競爭、國際航線流失、人才緊缺等問題的相互交織,但認為香港航空業仍存在很多發展空間,如飛機租賃、飛機部件處理及交易、可持續航空燃料等新興產業,相信會為香港航空業的未來提供新的發展亮點。
他期望在國家戰略的框架下,社會各界為航空業發展出謀獻策,繼續保持香港作為世界級機場的重要地位。「香港要繼續聯通世界、推動經濟,航空業就是我們香港的『空中橋樑』。」
香港機場管理局發展副總監方瑞文表示,在三跑道系統工程完成的背景下,機管局現已開展「航空網絡拓展計劃」,以拓展更多航線,打造香港成為亞洲電商配送中心,成為大灣區的國際貨運門戶,並要把「機場城市」建設為世界頂級地標,打造更完善的產業鏈。
香港航空副總裁任子文認為,現時香港航空業雖面臨各種挑戰,但挑戰愈大機遇愈大。香港應放眼於整個大灣區,加強「多式聯運」、增加城市候機樓,進一步加強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其他城市人流及物流的連接。
國泰企業事務總經理黃文傑強調,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對發展另外的「七大中心」亦非常重要,認為應繼續關注乘客體驗、航空網絡的拓展、貨運效率及吞吐量等方面的問題,結合未來的可持續航空發展,讓香港航空業更具競爭力。
香港貨運物流業協會副主席徐志明表示,香港作為出口貿易樞紐的重要角色,面臨着區域機場競爭、政策環境變化、儲備減少及人手短缺等挑戰。他建議,香港可考慮取消進出口報關費,將基礎設施升級和廣泛應用智慧物流。
倡用國產大客機 宣國家航空業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高級講師袁尚文強調,在未來發展中,香港機場應繼續發揮作為航空樞紐的優勢,提高客貨運的營運效率,成為更多元化和綜合性的交通樞紐,並建議多使用國產大型客機,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航空業發展。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國家「十四五」規劃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都強調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期望,會議可以匯聚業界翹楚的智慧和建議,共同為香港航運發展、航空發展以及物流發展「謀出路」、「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