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國安教育將持續加強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工作者經常要思考的課題。蔡若蓮表示,為國家和香港培養「一國兩制」的接班人,他們需要兼具香港情懷和治港能力,以及國家觀念和世界視野,而內地交流考察有助同學建立國家觀念,這已成為高中公民科一部分,「親身地看過、走過,對於認識國家而言非常重要。」
在體驗的同時,了解國家的地理、歷史、文化、語言也必不可少,蔡若蓮表示,教育局會不斷優化有關中國文化歷史以至世界歷史的課程,也非常重視相關教師培訓,使學習更生活化和有趣,讓學生全面認識國家和世界,更準確地了解國家發展大局和世界發展大勢。
愛國主義教育、守法意識和價值觀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憲法、基本法教育,國民及國安教育方面都會持續加強,「尤其現時地緣政治複雜、國際環境多變的情況下,香港作為開放、多元的城市,同學面對四方八面的價值觀及真真假假的信息,需要有良好判斷能力,以及對自己的國家和文化有充分的認識、自信和認同。」
多元活動增認識國家各領域
為此,局方設有「國民教育——活動規劃年曆」,結合不同重要日子去推進國民教育,使其成為校園生活的一部分,又推出「心繫家國3.0」聯校國民教育活動,透過舞龍、武術、書法、水墨畫、常識問答比賽等亦文亦武的、豐富多元的活動,增加同學對國家不同領域的認識。
蔡若蓮說,早前她便與2,000多名官立小學師生一起穿上華服,各自在團扇上繪畫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水墨畫,「有文化、有藝術,更創造健力士世界紀錄。」她相信類似的活動可以讓同學掌握國家的文化特色,亦增加了他們的文化知識,有助培養他們從小對中國文化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