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界:以新質生產力推動業界發展

 ●左起:李應生、邵家輝、陳勇、陳永光。主辦方供圖
●左起:李應生、邵家輝、陳勇、陳永光。主辦方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黃子龍)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日前舉行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近百名業界人士出席。與會嘉賓分享了在兩會有關中醫藥的建議,指中醫中藥界也要因地制宜透過創新科技把傳統產業做得更好,以新質生產力推動中醫藥發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表示,國家未來發展主要是集中在創新科技、新質生產力以及強大我國軍事力量,而人才改革同樣也受到重視。目前我國航天人才平均年齡30多歲,可見在教育上分科分類,能讓專科人才盡早在專業上發光發亮,有助國家發展。

  他強調,香港是國際大城市,中醫藥界與國際接軌需要大量人才,因此發展專科人才是重要一環。香港業界要把兩會中暖心順心的事情廣傳,並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分享政策落實的成果。

  倡辦灣區中醫藥文化深度遊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李應生表示,國家在兩會中帶出了重要的訊息,政府工作報告中種種數字突顯國家過去一年的努力與成果,雖然面對外部壓力及整體複雜嚴峻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加上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上下一心聚力攻堅,我國發展沒有闖不過的難關。

  他分享了自己在兩會有關中醫藥的建議,包括制定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6-2030)、青少年生涯規劃工作重視中醫藥傳承、大灣區中醫藥文化深度遊,以及解除禁止旅客攜帶燕窩進入內地等的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邵家輝表示,國家地大物博,香港業界可以在內地尋找不同的機遇,把內地優質產品引入香港再銷售至海外市場,感謝香港業界朋友過去一直在把內地優質產品添上新裝,走向國際,為國家作出貢獻。

  他表示,國內國際雙循環、城鄉共融是國家發展的大方向,香港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業界要因地制宜,透過創新科技把傳統產業做得更好,國家對於知識產權的重視,是高質量發展的底氣,國家大力支持兩個毫不動搖,民營企業肯定得到保障。

  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主席陳永光總結時表示,香港中醫藥界一直愛國愛港,業界要貫徹學習兩會精神,發揮業界力量,以新質生產力推動中醫藥發展,為傳承、為香港、為國家作出貢獻。

  與會者分別發言,感謝國家一直以來十分重視人民的福祉,並大力支持中醫藥發展及對「一國兩制」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