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25】美國再加稅致全球動盪 外賓冀中國供應鏈助應對挑戰 「世界需要中國在多邊舞台發揮力量」

●27日,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舉行「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互聯互通的作用」分論壇。     新華社
●27日,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舉行「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互聯互通的作用」分論壇。 新華社

●蓋·萊德表示,聯合國需要中國發揮力量幫助建設全球治理結構。香港文匯報記者李紫妍 攝
●蓋·萊德表示,聯合國需要中國發揮力量幫助建設全球治理結構。香港文匯報記者李紫妍 攝

●戴璞建議中國供應鏈向「中國設計」轉變,向全球輸出資本、知識和技術。香港文匯報記者李紫妍 攝
●戴璞建議中國供應鏈向「中國設計」轉變,向全球輸出資本、知識和技術。香港文匯報記者李紫妍 攝

  香港文匯報訊(綜合記者 李紫妍、黃寶儀、何玫及中新社報道)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正在進行時,大洋彼岸的美國政府再加碼關稅戰,全球供應鏈穩定再迎衝擊,相關議題在博鰲論壇上引發熱議,在全球供應鏈中發揮重要中心作用的中國和亞洲經貿發展備受關注,保持開放、保持互聯互通成各國各界代表共識。聯合國副秘書長蓋·萊德認為,全球供應鏈正在發生變化和重構,其中一部分受到政治和戰略影響,另外則是正常的演變過程,深度參與其中的中國正持續作出調整,開放貿易體系並不會就此終結。他指出,博鰲亞洲論壇為人們探討這些世界性難題提供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的包容空間,「我們需要中國在多邊舞台、在聯合國發揮力量,幫助我們應對所處的動盪時代,幫助我們建立所需的全球治理結構。」

  「博鰲亞洲論壇為討論提供了安全空間,這是一個你可以非常坦率、自由交談的地方。」這是蓋·萊德第一次來到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他坦言,聯合國和多邊合作目前面臨來自政治上和財政上的許多挑戰。「我們知道很多人都在質疑多邊主義的價值,單邊主義傾向正在加劇。」

  聯合國副秘書長:各國要重建信任

  在蓋·萊德看來,當前的全球對話缺少信任,「我認為現在國家間的不信任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蓋·萊德表示,試圖重新建立信任非常重要,「像博鰲亞洲論壇這樣的場合是我們可以交流和開始以新的方式思考的地方」。

  如今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在聯合國通過的以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核心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僅有17%的目標進展順利。蓋·萊德稱,中國仍然支持多邊主義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中國認識到,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自解決當今的問題。「因此,對中國而言,增進國家利益意味着與其他國家合作。」

  蓋·萊德說,目前包括地區衝突、氣候變化、貧困等在內的問題,都還未從多邊體系中找到足夠的解決方案,而多邊主義是應對這些挑戰的唯一方法。在蓋·萊德看來,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的每個人都理解並支持多邊行動的邏輯。

  中國助力貿易鏈去中心化發展

  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表示,全球供應鏈的中心已經不僅是中國本土,而是一個由中國企業主導的亞洲供應鏈網絡,並且由於中國企業在不同領域逐步取得技術領先地位,這實際上是在全球範圍內傳播技術和專業知識,如果再加上資本輸出,必將對世界各地產生積極影響。他建議,中國供應鏈需從單純的「中國製造」、「中國出口」轉變為「中國設計、世界生產」,並向全球輸出資本、知識和技術。

  斯里蘭卡「一帶一路」組織創始董事亞西魯·拉納拉賈說,在中國的參與下,更穩定的供應鏈推動貿易鏈去中心化發展。正是基於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更多供應鏈線路,中亞國家之間崛起了更多貿易樞紐,可以開展更多貿易線路,互聯互通正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當前國際形勢充滿不確定性,維護供應鏈的穩定將成為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阿克爾別克·扎帕羅夫在分論壇上介紹了中吉烏鐵路項目,鐵路沿線將連接約40億人口,持續推動亞洲與歐洲之間的貨物運輸。「這將進一步降低我們對傳統路線的依賴,增強我們抵禦國際供應鏈中斷可能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