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香港教育將迎來黃金十年


蔡若蓮接受本報專訪:明年辦亞太教育年會需把握機遇
今年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香港、澳門深化國際交往合作,並強調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及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高等教育是香港的金字招牌,在推動國際更緊密交流合作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除了於全球最國際化大學排名中包辦前四名外,明年還會接棒舉辦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年會暨展覽。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時說:「香港的教育發展將迎來黃金十年,要用好『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把握國家建設教育強國的發展機遇,相信在加強國際聯繫和促進跨文化人文交往的角色中,必定大有可為!」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
全國兩會早前勝利閉幕,蔡若蓮表示,對兩會精神和內容備受鼓舞,更充滿期待和信心,因為她看到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包括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被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列為十大工作任務之一,可見教育是國家現代化建設和偉大民族復興最重要的一項基礎工作,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以教育優先的定位,加上國家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非常清晰,令人看到很有盼望。身為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她對此「既充滿信心,亦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今年全國兩會又特別提到香港和澳門在國際聯繫之中的角色和作用,蔡若蓮認為,教育正可推動文化和人文交往,與不同文化建立對話、交流和友誼,所以香港的教育大有可為,而推進香港成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是其中一項重點工作。
今年續加強宣傳「留學香港」
蔡若蓮表示,特區政府在過去兩年推出了很多相應政策措施,而香港的高等院校亦不負所託,除了有5所資助大學位列世界百強,在最近公布的THE全球最國際化大學中,香港更包辦了前四名,「可見我們的大學在課程和國際化都做得非常好。」
她說,特區政府在向全世界推廣「留學香港」品牌是出錢出力、多管齊下,今年會繼續加強對外宣傳,因為增加非本地生數量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除增加學額或提供獎學金之外,「我們一定要加大力度去接觸最優秀的學校和學生,加強合作,吸引最優質學生來港。」
正率領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及八間大學代表在印度德里參與2025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年會暨展覽的蔡若蓮,昨日(27日)就在會上以「留學香港」為題發表演說,並從協會主席Venky Shankararaman手中接過會旗,揭開香港主辦2026年會暨展覽的序幕。她在香港文匯報訪問中表示,這是國際高等教育界的盛事,亦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香港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和推廣「留學香港」品牌的重要里程碑,未來會大力宣傳,希望藉此「造好個勢」,並熱切期待全世界的高等教育界代表匯聚香江,攜手推廣高等教育的同時,更發揮香港作為樞紐、橋樑、窗口的作用,相信國家會組織內地高等教育界來港,在這個大平台與全世界一起交流。
八大赴歐美年會合設香港館
大學校長會國際化小組今年會參與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行的美洲教育者年會暨教育展,以及在瑞典哥特堡舉行的歐洲教育者年會。同樣地,八大將聯合設立香港館介紹留學香港的好處,並以此作為窗口讓世界各地的大學和學生了解留學香港的情況。未來也會通過香港在海外設立的經濟貿易辦事處,把推廣工作安排得更好,例如組織跨院校到外地宣傳,並透過經貿辦聯繫當地高中、商會等,以直接向家長和同學推介香港;同時亦會製作短片、網頁及小冊子等。
在宣傳策略方面,蔡若蓮表示,對於不同國家或地區有不同定位,例如會加強吸引歐美等傳統教育輸出國的院校學生來港交流,同時加大力度吸引「一帶一路」、東盟及東南亞國家的留學生來港,「這對於香港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有很重要的推動作用。」她形容八大與「一帶一路」國家在教育的不同方面「正在高速互動」中,「希望通過香港作為國際交流平台,為民心相通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