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用DeepSeek寫講稿省時輕鬆
中國在今年迎來「DeepSeek時刻」,該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更在全球掀起熱話。作為人工智能(AI)科技的擁抱者和科技教育的推動者,蔡若蓮緊貼時代步伐,將DeepSeek等生成式AI應用在工作和生活之中。
蔡若蓮認為,DeepSeek有整個思考過程,且思路清晰,可以與之有很多互動,例如會將訪問題目交給它先行回答,看其如何回應,亦會使用它來幫助撰寫文章、演講稿和搜集資料,甚至乎翻譯的速度都很快,結果讓人滿意,「完成後自己再對一對,可以節省很多工夫和時間。」
除了工作,DeepSeek也可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方面,例如可以用於寫詩。她笑言有朋友告訴她,可以向DeepSeek「問症」,既可以詢問「中醫」的看法,又可以了解「西醫」的意見。
需查證內容真偽
但她不忘提醒大家,需要留意其內容的準確性,從各方面去求證真偽,包括引經據典時是否引得正確,是否有這樣的一本書或一個人講過這句說話,「當要認真將其使用在自己的文章或講稿時,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小心查證。」
蔡若蓮指,如果用戶不是與生成式AI進行過長時間對話,以讓其掌握到用戶的個人風格,那麼其答案大多是四平八穩,故若要有更多自己的個性、洞見、亮點或心得,就必須要自己在其回答的框架上再花心思加工,以豐富整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