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擬年內減前線醫護行政工作 范鴻齡:研用AI寫報告 高拔陞:將推App處理減免藥費申請

●醫管局表示今年內將推出連串改革措施。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周傾芫  攝
●醫管局表示今年內將推出連串改革措施。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周傾芫 攝

●政府近日公布醫療服務收費改革。圖為公立醫院急症室。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政府近日公布醫療服務收費改革。圖為公立醫院急症室。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范鴻齡(右)表示,醫管局將研究減少前線醫護的行政工作,例如避免出席不必要會議,抽更多時間參與臨床工作。左為高拔陞。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周傾芫  攝
●范鴻齡(右)表示,醫管局將研究減少前線醫護的行政工作,例如避免出席不必要會議,抽更多時間參與臨床工作。左為高拔陞。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周傾芫 攝

  香港特區政府日前公布醫療改革方案,香港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昨日在該局大會後表示,相信全面改革後,可逐步理順公營資助,讓危重及病情緊急的患者得到保障,他強調收費改革只是其中一環,該局今年內將推出更多改革措施,提升服務效率和增加生產力,包括透過減少前線醫護的行政工作,及善用人工智能(AI)撰寫醫療報告等以提升效率,目標是每年整體開支削減逾2%。另外,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透露,日後會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處理病人的醫藥費減免申請,強調會人性化處理。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

  范鴻齡昨日在醫管局大會後表示,公院全面落實收費改革後,可令服務可持續發展,但收費改革只是其中一環,醫管局今年內將推出連串改革措施,減少醫護行政工作,「最無痛苦的節流方法,就是減少浪費。」

  科技增效率 簡化採購流程

  他解釋,醫管局每年開支近千億元,其中65%屬不可削減的員工薪酬,必須提升團隊生產力,推高經濟效益,包括研究減少前線醫護的行政工作,例如避免出席不必要會議,抽更多時間參與臨床工作,同時利用科技提升效率,包括善用人工智能(AI)撰寫醫療報告,以及繼續提升HA Go流動應用程式功能等。

  范鴻齡表示,醫管局將會全面檢討採購流程,研究簡化的空間或「慳啲錢」:「醫管局買好多嘢,我哋買餸又買衫。」同時,醫管局會透過流程複檢,令運作簡化,舉例如在白內障手術期間簡化程序,但首要考慮是絕不能影響病人安全。

  在門診及出院病人配藥量方面,范鴻齡表示,隨着社區藥房成立,門診及出院病人最多獲發24周藥物的安排,仍然有循序漸進調整的空間,是「無痛苦地慳錢」,但亦不能一下子減少處方數量,否則藥房可能應付不到急增的人潮。

  他強調,醫管局會「應使則使、應慳則慳」,即使只能節省0.1%開支,已涉及一億元,以每名醫生年薪100萬元計算,一億元已夠聘請百名新醫生,但重申增加服務產量的前提,是不影響病人安全。

  范鴻齡透露,過去12個月醫護流失率緩慢下跌。截至1月底,醫生流失率降至5%,淨增長392人,另外有293名非本地培訓醫生,正在公營醫療工作或交流。護士流失率是7.2%,按年回落1.4個百分點,淨增長580人。在《護士註冊條例》修訂後,非本地培訓護士反應相當踴躍,至今有780名背景較合適的人士提交申請,當中95人獲聘,正等待註冊。

  醫藥費減免不靠「人肉審批」

  根據醫療改革方案,醫藥費減免機制申請資格會大幅放寬,但目前只有大約800名醫務社工處理有關申請,高拔陞被追問審批人手時強調,局方不會靠「人肉審批」,「會透過手機申請,遞交多少文件、申請到什麼階段都可以告訴你,我想一定會用科技處理,而非倚靠加多少人手去處理。」整個減免機制下,除了經濟因素,社工也會有人性化處理。

  另外,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聯網運作)李立業昨日在另一場記者會表示,去年12月底至本月初為期79天的服務高峰期,該局實施長假期普通科及中醫科門診、急症室退款服務等措施後,平均每日急症室求診人數較上年度下跌,平均輪候時間亦顯著下跌,6,000多名病人在高峰期申請急症室退款,其中逾98%為次緊急和非緊急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