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觀察】《巴黎協定》十周年 中美的「進」與「退」
在《巴黎協定》達成十周年之際,中國和法國27日發布關於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強調將「全面完整有效地執行」協定相關承諾。在聯合聲明中,雙方表示,一些國家從科學共識上倒退、從多邊機構退出,這只會讓我們進一步堅定決心並加強行動。
中國從承諾到實踐
十年來,中國以切實行動踐行減排承諾,成為推動全球綠色轉型的中堅力量。與此形成對照的是,美國卻再次上演「退群」戲碼,第二次退出《巴黎協定》,給全球氣候合作蒙上陰影。中美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迥異作為,不僅反映了兩個世界大國對於全球責任的不同擔當,也凸顯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美國優先」兩種治理理念的深刻對決。
《巴黎協定》是國際社會迄今為止達成的最重要的一項國際氣候協議,制定了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於2℃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之內的目標。2016年4月,包括中國、美國在內的175個國家簽署了這一協定。
美「退群」戲碼重演
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以及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和美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扮演着關鍵角色,卻在立場和策略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巴黎協定》框架下,中國始終是全球氣候治理的核心推動者與務實踐行者,不僅率先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宏偉目標,還積極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和氣候技術創新,為世界綠色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重要助力。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國作為全球歷史碳排放第一大國,卻在氣候責任上屢屢失信,並一再上演「退群—重返—再退群」戲碼:2017年,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引發國際社會嘩然;2021年拜登政府雖重返協定,但國內政治極化導致氣候政策舉步維艱:2025年特朗普再度執政後,美國又立即重啟「退群」程序,嚴重破壞了全球氣候合作互信。
中美「一進一退」的選擇,本質上是兩種全球治理理念的對決:中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指引,將氣候行動與經濟轉型、全球責任相結合;美國則固守「美國優先」,將氣候問題工具化、政治化。儘管美國的退群行為製造了逆流,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集體行動已形成不可逆轉的潮流,在中國等大國的引領下,全球氣候治理的努力不會停滯不前。正如前述中法聯合聲明中所說,一些國家從科學共識上倒退、從多邊機構退出,這只會讓我們進一步堅定決心並加強行動。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