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社會可嘗試自立支援

  荷夜

  社會老齡化,為長者提供照顧的需要與日俱增,然而,人們每每視照顧長者為畏途,長年卧床、不能自理成為長者的形象,以老護老的悲歌更不時響起。如何能令長者自立自強,紓緩照顧困難,應是社會急需解決的問題。起源於日本並在台灣地區盛行的「自立支援」文化,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於2018年曾引入「人本自立」照顧模式,對於院舍來說或者有參考價值。

  當家中老人年紀漸長,人們普遍的心理是盡量不讓他們操心,少幹活,多休息,這樣才算安享晚年。例如各種家務都不要長者做了,家裏遇到什麼麻煩事,也盡量不讓他們參與。尤其是長者患病後,就更事事代勞,徒令長者身體機能日漸衰弱,最後長年卧床。

  台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林金立認為,「一個人有自立的期待和動機,是很重要的。」他舉例,一位入住院舍的院友初時骨瘦如柴,但堅持學站學走,後來就變得強壯起來,健步如飛。還由於善於唱日本情歌,整天被老奶奶圍着。

  推行自立支援照顧模式的院舍主張不約束、不包尿片、不卧床。吃飯時,讓長者自己進食,而不是由人餵食。另外,也注重飲水、吸收營養、做運動和排便,使長者身體保持健康,從而增加活動能力以及自主能力。院內還讓院友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摘菜、掃地、派碗筷等。院方又會建立共議平台,讓同工、院友及其家屬參與,令照護切合長者需要。

  自立支援照顧模式也適用於居家養老。港人應讓長者多想多做,感受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