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潮語創傷親子情感
馬海寧 學研社成員
每個世代都有其潮語,大家還記得小時候風靡一時的那一句嗎?筆者記憶裏的第一句潮語是「格格 Gel Gel」,在全民電視汁撈飯的時代,此潮語風行全港,為此,在早會上校長下令同學不准再說「不禮貌」用語。
筆者學術背景是語言文學,對潮語其實深感興趣。自從女兒升上高小後,每當她說了我聽不懂的字詞,我總會追問意思,長久下來,對語言同樣有興趣的她會主動分享新潮語,親子時光變潮,就連通訊軟件裏的家庭群組也以潮語命名。談到潮流,近年很火紅的莫過於「Emotional Damage」(情感傷害),此語打破中西語言與文化隔膜,始創者更成為網紅,如此現象足以寫一篇文化研究論文。然而,筆者不少友人卻特別討厭「Emotional Damage」。有媽媽擔心,兒子每天都在說,心智會否受影響?也有「虎媽」下令,原版的英語口音陰陽怪氣,拜託女兒要說女皇英語,不要學壞口音。
總是覺得媽媽過慮了,想像當年的「格格 Gel Gel」,只是一群人說着覺得好玩,也有如曾經的「Yo」,小時候有份「Yo」的父母現在又使乜驚?不少潮語並沒實質意思,再者意思也不重要,那是一種友人間心領神會的溝通方式,是一種友誼密碼,作為孩子成長與社會化的一環,潮語也有正面的力量。
本文的完成,女兒功不可沒,在壽司餐的引誘下她做了個研究,發現最紅的潮語生命周期也不過兩三年,她說:「Emotional Damage一早唔興啦!你叫朋友不用擔心,她兒子很快就不會說。」此時輸送帶傳來一客壽司,實物和圖片也差太遠了吧,我們對望一眼,說了一聲bruh。各位父母,潮語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可別自亂陣腳讓親子情感受創,不妨試用只有兩三年生命的潮語作為橋樑,遇有偏頗才加以輔導,也許你和孩子會有一輩子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