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草根幸福感
汪敦敬 祥益地產總裁
早前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與房署員工到顯發邨和洪福邨,向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計劃財務與外事司司長宋友春介紹房屋局的「幸福設計」,並與他交流香港的房屋政策。有人說打造公屋環境太幸福,會令住戶不願搬走,這可能是事實!但是,難道草根就不可以得到更幸福的生活環境嗎?增加市民幸福感也是令社會和諧的共贏方向!
的確,民間長期有抱怨公屋被住戶當作私產並違法霸佔,如果公屋興建得有如私樓的水平,會令公屋私產化的風氣更盛!平衡的重點在於「公屋住戶如何離場」。公屋是社會在房屋上的救生網,救生網最優先服務的對象是針對「未能安居的草根市民」!而不是最優先兼顧「已入住人士的感受與期望」。也因此,收入已增加至超越了入住公屋資格的住戶,意義上應該是合理時間內搬走才對!因為他們已有能力去買樓或租樓,應該將機會還予公屋輪候冊的人士!而且目前公屋轉流率長期只有1%左右,輪候上樓的時間不斷延長,對貧困者不公義!
公屋面積標準合適
至於新公屋單位的面積,最大4至5人面積約376平方呎,最小1至2人面積約150平方呎。筆者覺得公屋面積的標準設計合適,如果再增大面積,公屋就包攬了其他房屋階梯的角色。公屋要產生高轉流率就要靠興建更多新供應,而在財務上公屋是負資產,若不斷增加,特區政府的財政是吃不消!而重要的是,特區政府的藍圖要更加清楚,無論什麼概念首先照顧輪候者!「缺房者」才是公屋計劃先決關心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