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激勵生育「長技」可借鑒
以現金補貼形式減輕家庭養育經濟負擔,是當前全球低生育率國家普遍使用的生育激勵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社會學院教授王水雄表示,不少國家在育兒補貼及政策支持方面有豐富經驗,涵蓋教育、醫療等多領域。例如韓國和德國設有專項育兒假,補貼與父母工資掛鈎。韓國育兒假前3個月補貼為平時工資的80%,第4個月至結束為50%,並設有補貼最低和最高區間,為有未滿12個月子女的父母提供了有力支持。德國則是父母雙方共有3年育兒假。
關於各國在育兒補貼方面的「長技」,華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撰文稱,例如俄羅斯發放一次性生育補貼,一孩可領65萬盧布、二孩為23萬盧布,按購買力平價分別合人民幣8.8萬、3.1萬元。持續性育兒補貼,每年合人民幣1.5-8萬元,1.5歲之前可領。制度設計上,補貼力度較大且向一孩傾斜。韓國的育兒補貼,實行央地共補,部分地區補貼力度較大。另外,新加坡在政策設計上是專款專用,更注重孩子的教育、醫療問題。
「芬蘭實施的在家照料兒童補貼政策頗具特色。父母在領取補貼後,擁有自主選擇權,既可以選擇親自在家照顧孩子,也能夠將孩子送入私立託育機構。」王水雄說,這類政策實際上為相關的託育服務機構提供了發展空間,使其在育兒服務領域發揮積極作用,滿足不同家庭的育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