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謀加徵中國船隻港口費 《華郵》:中國地位穩固無法撼動
圖推針對性措施重振造船業 業界批反加劇供應鏈危機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周一(3月24日)起舉行聽證會,討論對中國製造船隻進入美國港口,徵收最高達150萬美元(約1,166萬港元)的港口「附加服務費」,作為重振美國造船業的資金來源。《華盛頓郵報》指出,船隻附加費是總統特朗普政府試圖針對中國的又一貿易措施,然而中國在全球造船業穩固的地位,絕無可能輕易被關稅戰撼動。美國造船業無法短時間內迅速發展,自作聰明的附加費措施,反而可能加劇美國的供應鏈危機。
今次提案涵蓋中國製造的船隻,以及中國的航運公司,聽證會擬討論3種收費方案。特朗普政府稱,這筆附加費可用於投資美國造船業,激勵美國船廠加快建設,從中國、韓國和日本造船廠奪回訂單,甚至展望其長遠「消除中國在海運產業的主導地位」。
報道指出,特朗普政府低估中國造船業的領先地位。航運諮詢公司Linerlytica統計顯示,現時停泊在美國港口的貨櫃船中,約17%是中國製造。USTR的報告也承認,截至2023年,中國佔全球貨櫃船訂單份額已從1999年的不足5%,激增至超過50%,美國當局試圖短期注資提振美國造船業後來居上,顯然並不現實。
英媒指中國船隻性價比仍較高
即使美國造船業能夠短期復甦,美國製造船隻的市場競爭力勢必不及中國船隻。英國船舶製造業刊物《勞氏日報》指出,美國造船廠生產一艘貨櫃船的價格約3.3億美元(約25.6億港元),中國同類船隻的價格卻僅6,000萬美元(約4.67億港元),意味着即使被加徵附加費,航運企業採購中國船隻的性價比,可能也超過美國船隻。
業界憂美中小型港口難生存
報道引述業界專家分析,如果美國政府徵收停泊附加費,主要航運聯盟勢必嘗試將中國製造貨櫃船從美國航線調配到歐洲航線,或改為停泊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港口。長此以往,關稅戰和附加費不但無法傷及中國造船業,反而會打擊美國中小型港口,衝擊碼頭工人和貨運司機生計。
跨國航運研究諮詢公司Vespucci Maritime行政總裁詹森尖銳評價稱,「USTR的報告似乎由一群人撰寫,他們對海運供應鏈運作方式一無所知。加徵附加費會推動企業拋棄美國中小型港口。」全球航運理事會行政總裁克萊姆克也指出,企業為規避頻繁徵費,會集中在大型港口裝卸大量貨物,「洛杉磯、紐約等港口勢必會出現擠塞」。
《勞氏日報》分析師威爾明頓也稱,中國船隻是全球航運業的必需品。威爾明頓形容美國政府的附加費方案短視,不會影響中國船隻銷情,指出「市場上缺少對美國製造船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