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措施見效 「銀髮族」消費意慾增146%

●賽馬會齡活共創計劃於昨日舉行啟動禮。
●賽馬會齡活共創計劃於昨日舉行啟動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香港人口正持續高齡化,香港理工大學樂齡與家庭研究中心昨日舉行賽馬會齡活共創計劃啟動禮,聯同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代表,以及一眾政府官員、學者和業界代表,探討如何透過實行長者及年齡友善措施,提升50歲及以上人士的生活質素,共創「齡活城市」。中心同時於啟動禮上發布最新研究結果,數據顯示長者及年齡友善措施能有效提升「50+」人士消費意慾146%,為業界如何構建長者及年齡友善社區帶來重要啟示。

  中心研究團隊早前邀請超過20間涵蓋餐飲、零售、物業管理等領域的本地及國際企業和行業協會進行深度訪談,收集來自中高層管理人員、決策者和前線員工的多元觀點,結合「樂齡與社會追蹤研究」數據庫中3,000名50歲及以上香港居民的電話訪問數據,分析其消費模式、對長者及年齡友善環境的滿意度等,歸納出研究報告。

  研究發現,「50+」人士對本地商戶長者友善措施的滿意度普遍低於25%,反映商戶在應對高齡化社會的需求上仍有待提升。結果亦顯示,改善建築環境、員工與人事、營銷與信息,以及產品與服務,有助提升「50+」人士的消費意慾,升幅介乎13.8%至39.8%之間,其中具備友善的員工態度效果最為明顯。

  中心主任暨計劃負責人白雪表示,為深入了解「50+」人士對年齡友善環境的滿意度及其消費模式,中心採用了調查實驗的方法,透過模擬不同消費情境,調查受訪者面對各種年齡友善措施的反應。

  「齡活共創」冀港更具包容性幸福感

  白雪說:「長者及年齡友善不僅是社會責任,更是可持續發展的機遇。」她希望透過是次計劃,打造香港成為更具包容性和幸福感的城市,實現銀髮市場持續增長與社會效益提升的雙贏。

  出席啟動禮的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表示,截至上月,香港有200萬名60歲以上人士,特區政府正努力思考如何更好地滿足長者的需求,最大的期望便是令他們活得更開心,「若成功做到令長者滿意,就將會係德政,否則會變成社會嘅沉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