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天地】充滿畫面感的農村生活(四)

●趙志軍先生創作的記憶中童年居住的老屋。 作者供圖
●趙志軍先生創作的記憶中童年居住的老屋。 作者供圖

  趙志軍

  過去偏僻農村有的坐落在山溝裏,有的坐落在山的南坡上。房子的窗戶都是用麻紙糊的,沒有玻璃。白天太陽出來的時候把窗戶支開來通風,晚上關起來保暖。沒有電燈,照明用的是油燈,吃晚飯時大家一起圍坐在油燈四邊,映得房屋四牆全是人影,我到現在還記得那些影影綽綽的畫面,特別有畫面感,我在這裏體驗到了好多在城裏體驗不到的生活真知。

  一轉眼我在這裏已經生活了將近兩年,1978年我12歲,臨近春節的時候,我到在不同村莊居住的外公、姑姑、大爺、舅舅家裏為他們的窗戶上畫窗花。窗花有牡丹、喜鵲、蝴蝶和八哥,特別喜慶,有過年的年味。一傳十十傳百,各個村裏親戚的鄰居都要請我畫窗花,我走村串戶,足足畫了一個星期,村裏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還會給我一些零花錢作報酬。也有些村裏的小朋友想和我學畫畫,我成了方圓幾十里各個村莊家喻戶曉的小畫家,這對我熱愛學習藝術是一個非常大的鼓舞。

  大表哥是生產隊的會計,他特別照顧我,生產隊有一個大黑板,我每次來的時候大表哥都要給我安排任務讓我幫他出黑板報,要畫一個大的報頭,要把報紙上的重要文章抄寫在黑板上,還要畫一些插圖、漫畫和花邊……一般來說,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國慶節等一些重大的節日都要出新的黑板報,我記得我畫過天安門城樓閃金光的報頭,畫過向雷鋒學習的報頭,也畫過批林批孔的漫畫,還有粉碎四人幫的漫畫,這些對我來說無疑是一種很好的鍛煉,為日後回城裏上中學打下了良好的藝術基礎。

  1979年12月的一天,我和二堂兄一起回到大伯家,看到火炕上坐着大伯父、二伯父、還有幾位堂叔,其中一位不認識,大伯父招手讓我過來說,孩子你好好看看這是誰,我愣愣地站在那裏,看着既親切又感到非常陌生。大伯父說︰「傻孩子,他是你爸爸,他來接你回家……你爸爸徹底平反昭雪、恢復原職了!」父親抱住我,很緊,有淚掉在我的臉上,我望着父親那消瘦滄桑的臉,既欣喜而又傷感。之後,我隨父親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察哈爾草原察右後旗白音察干鎮,1980年插班白音察干一中復讀初中,重新回到追求藝術的光明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