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易服務國家科技發展 喜見灣區機遇多

●毛傳斌強調兩地緊密聯繫是吸引他的重要之處。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毛傳斌強調兩地緊密聯繫是吸引他的重要之處。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我在美國生活和工作二十多年了,雖然比較了解,但從來沒有想過一直待在美國。」這解釋了為什麼毛傳斌一直保持中國公民身份。他在2000年左右便醞釀回到中國工作,最終選擇了香港這城市,並在2022年底加入中大。兩地同樣都以英語作為教學、研究和工作語言,以及包括教育晉升、指導學生及工作方式等大學體系方面也有相似之處,令他十分適應。

  讚港科研經費足

  當然,香港更具備美國所沒有的獨特優勢。毛傳斌認為,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的國際都會,對於像他這樣一個兩邊都十分熟悉的人來說,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上都非常舒適。他來港前就注意到,香港提供用於科研的經費很充足,這樣的認知源於他近十年來,每年都為研資局的項目資助申請擔任評審,從中了解到各式各樣的資助計劃,「來了之後更是覺得比較充足。」

  毛傳斌強調,香港與內地的緊密聯繫也是吸引他的重要之處,「既可以跟內地合作,也可以跟國際合作,而且在香港跟內地合作很方便。」

  他解釋,以前在美國工作時也有跟內地院校合作,但受地域所限,一年要集中回國逗留幾個月,但現時與華南理工大學及中山大學的合作,「隨時想回去就回去,非常容易」,而且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可以利用兩地優勢,「哪邊做不了的就去另一邊做,使得轉化更快更容易。」

  再者他認為,香港可以很容易去服務國家的科技事業發展,尤其是現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龐大機遇讓他非常興奮,可在與內地院校有更緊密聯繫的基礎上,經常一起合作,努力去爭取申請科研項目計劃,「這在別的地方沒法比。」

  毛傳斌任職的中大設有醫學院,也是香港第一所將生物醫學工程獨立成系的大學,非常利於他的研究,及把研究成果面向臨床應用。

  他特別提到,「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和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成立的賽馬會創科實驗室,對他有非常巨大的幫助,提供了充足的經費去購置高速離心機、搖床及生物安全櫃等昂貴且高質量的設備和儀器,並且可以迅速招聘博士後和研究員開展實驗。中大亦提供了充裕的實驗室空間讓他放置設備之餘,也可以作出更好的設計,合適地分隔開培養細菌和細胞的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