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界分享兩會見聞 逾百師生參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陸雅楠)為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進一步明確香港高等教育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角色與使命,香港理工大學與港專學院昨日聯合舉辦港區高等教育界全國政協委員2025全國兩會見聞分享會,邀請8名來自多所本港高校管理層的委員,圍繞兩會精神深入解讀與分享,吸引了逾百名師生參與。分享會聚焦「推動香港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發展」及「深化港澳國際交往合作」兩大主題,就吸引優質國際生源、加強科技人才支撐等議題展開探討,以充分發揮高等教育的引領作用,為香港及國家的未來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表示,香港高教界應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雙重積極作用,支持並參與國家重大發展項目與政策實施,積極配合特區政府工作,以維護港澳地區的長期繁榮穩定,助力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他強調,需要深入思考「培養什麼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致力培養具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專業人才與社會領袖,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堅持立德樹人、以德為先,最終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與此同時,教育應進一步發揮其先導性和基礎性支撐作用,通過實施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突破計劃,為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籲構建全過程國際化培養體系
在職業教育方面,港專學院校長陳卓禧分享道,社會對職業人才有供需關係的變化,教育要想在前頭,趕在前頭,但是教育的規劃至少需要一兩個五年規劃周期,才能實現教育與社會需求的有效適配,從而推動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格局。
此外,香港還需要發揮其「一國兩制」的重要優勢,吸引優質的國際生源。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副校長(研究生事務)吳宏偉認為,應積極構建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全過程國際化培養體系,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教育中心。他建議完善全方位資助計劃,推動香港與內地優勢互補,合力打造「一帶一路」學子留學的首選目的地。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表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可分為三個層面:第一是學段體系,涵蓋從幼稚園到大學再到就業的全過程;第二是跨學科體系,促進人才、教育與科技的有機結合;第三是區域時空體系,充分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他強調,應全面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同時推動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並分類推進高校改革,扎實推進優質本科教育擴容,加快「雙一流」建設,並完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國家發展的戰略需求。
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大學拓展及對外事務)劉智鵬表示,當前香港中小學課程更新面臨挑戰,尤其是將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融入教學體系存在困難。他呼籲教育工作者應從自身做起,積極擁抱新科技,推動教育創新。
香港大學副校長(健康)及醫學院院長劉澤星則提到,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藉教育加強香港青少年認識精神文化。
多名與會者都提出,香港應把握由治及興的重大機遇,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積極推動國際合作,為國家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擔任重要窗口,建議各高等院校要團結一致,進一步將香港發展成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