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份推育兒補貼新政 專家籲全國標準速出台 統一資金來源發放方式 指導地方制定具體政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發放育兒補貼」,國家衞健委表示,國家層面正在起草育兒補貼的操作方案。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23個省份在不同層級探索實施生育補貼制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社會學院教授王水雄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國家推動發放育兒補貼,以貨幣形式釋放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強烈信號。期待國家育兒補貼操作方案盡快推出,形成全國統一的補貼標準、資金來源和發放方式,為各地制定具體政策提供指導,同時鼓勵生育需要系統性育兒政策支持,後續仍需更多普惠性、兜底性政策激勵。 ●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託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託育服務供給」。3月17日,在國新辦舉辦的介紹提振消費有關情況發布會上,育兒補貼再次被提及。地方層面,育兒補貼、發放普惠託育補貼、延長生育假等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正加速落地,具體措施也在不斷探索中。
若按呼市模式 全國消費增量2500億
近日內蒙古呼和浩特頒布新政,宣布3月及之後生育的本市新生兒家庭可享受育兒補貼。具體而言,生育一孩一次性發放1萬元(人民幣,下同);生育二孩則發放5萬元,按每年1萬元發放,直至孩子5周歲;生育三孩及以上發放育兒補貼10萬元,按每年1萬元發放,直至孩子10周歲。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同時發文明確,三孩及以上孩子入學可在全市自由選擇。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測算,參考2022年新生兒結構數據及2024年新生兒數量推算,若呼和浩特模式全國推廣,全國新生兒生育補貼年總規模或超3,700億元,佔2025年一般財政支出比例近1.3%。基於2024年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呼和浩特模式在全國推廣後有望拉動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5個百分點,對應消費增量約2,500億元左右。
2024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大約為-0.1‰。內地每年的出生人口數亦連續下降多年,2024年出生人口954萬人,較2023年增加52萬人,終結了連續7年下降。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國家統計局將原因歸結於生育意願累積、生育支持政策落實以及龍年生肖偏好等因素。但統計局同時指出,內地育齡婦女特別是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仍在減少,對下階段出生人口依然存在影響。
要優化和調整人口結構
「從某種意義上講,發放育兒補貼有利於提振中國經濟。」王水雄表示,人口問題與中國經濟總量密切相關。當前內地人口總量和結構都存在問題,比如男性比女性多3,000多萬,人口總量呈萎縮趨勢。這種人口結構不利於經濟持續增長,要在經濟發展中,有意識地優化和調整人口結構。他還提到,老齡化使人口結構問題加劇,少子化導致未來參與經濟活動的總人口減少,經濟活動收縮。因此,適時推出育兒補貼非常重要,通過這種貨幣補貼的方式,構建生育友好的社會氛圍和政策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空間。
「中國曾執行嚴格的一孩政策,積累了發放一孩補助的豐富經驗,所以推行這些補貼政策,操作難度不會太大。」王水雄認為,應探索建立由財政支持、資金來源多元化的育兒補貼制度,並向重點區域和重點人群傾斜。可考慮按季度或每兩個月發放一次。每年審核家庭養育孩子的狀況,補貼可一直延續到孩子12歲甚至18歲。
專家籲給予較長時間育兒假
另外,不少育齡女性指出,生孩子不光要考慮生育成本,還要考慮養育成本、教育成本和醫療成本等,這些成本居高不下,必然會限制很多人的生育意願。王水雄建議,除向1-12歲甚至18歲孩子的家庭發放育兒補貼外,還應給予父母較長時間的育兒假。當家中有8歲以下兒童時,父母可以採用彈性工作時間,平衡家庭與工作。此外,一定的教育、醫療補助也有助於減輕育兒壓力。
部分地區補貼政策
●黑龍江哈爾濱:符合條件的二孩和三孩家庭每月分別給予500元和1,000元育兒補貼,至3周歲。
●雲南:對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分別發放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補貼,另發放800元/年的育兒補助到3周歲。
●寧夏:對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發放2,000元、4,000元的一次性育兒補貼,給予三孩家庭每月不少於200元補貼至3周歲。
●浙江杭州:二孩家庭每月補貼500元;三孩家庭每月1,000元,持續至3周歲。
●山東濟南:二孩家庭每月補貼600元;三孩家庭每月補貼1,000元,至3周歲,並對3歲以上入託家庭延續補貼。
●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孩一次性補貼1萬元;二孩補貼5萬元;三孩及以上補貼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