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及前碼頭用地優越 議員倡善用

●紅磡站南面的臨海及前碼頭用地建議概念圖。民建聯供圖
●紅磡站南面的臨海及前碼頭用地建議概念圖。民建聯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學怡)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月發表新一份預算案時表示,已邀請港鐵研究將紅磡站南面的臨海及前碼頭用地打造成海濱新地標,包括興建具特色的商業及住宅項目,提供零售、餐飲、娛樂等設施,並設立遊艇會以帶動遊艇旅遊。立法會議員李慧琼昨日於記者會上指出,該區域土地用途複雜,涉及多個業權,但該地段非常優越,如善加利用,不僅能發展遊艇經濟,還能成為觀賞煙花表演,甚至發展低空經濟的新地標。

  建議定期辦主題活動

  李慧琼補充,「九龍新海濱」項目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海濱發展計劃,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項目發展也是社區融合的體現,因此應讓社區持份者廣泛參與。

  她建議政府提供足夠經濟誘因,進一步研究更多元化的收入來源,「例如贊助、廣告收入及定期舉辦不同的主題活動等,令財務上得以可持續發展。」

  九龍城區議員吳寶強表示,紅磡站南面的臨海及前碼頭用地除涉及多個業權外,部分區域土地現存的設施,如碼頭輸油管和作業設施等,均增加了整體規劃及開發的難度,以至現時土地暢達度不足,市民只能透過紅磡繞道旁的行人路俯瞰有關範圍。他支持特區政府早前提出的「活化紅磡站附近用地作長遠發展」倡議,並建議進一步成立專責小組,協調政府、私人業主及相關持份者,整合土地用途及業權,推動統一規劃及開發,釋放海濱區域的發展潛力。

  他同時建議增設行人通道以連接現時紅磡繞道行人路,提升市民前往該區域的可達性,並透過增設觀景平台與觀景塔等設施,減少高架道路及鐵路設施對海濱景觀的影響。同時,應美化現有碼頭設施,將之轉型為文化或休閒空間,引入特色餐廳、文創市集及零售店舖等多元化設施,並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展覽和表演,例如新春煙花、無人機匯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