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國家開放機遇 擴大國際交往合作
嚴 剛 立法會議員
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23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上作主旨演講時強調,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開放合作,繼續敞開懷抱歡迎各國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准入,積極解決企業關切,幫助外資企業深度融入中國市場。這一表述再次向全球宣示,不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化,堅定改革與開放是中國堅定不移的國策,中國以深化改革開放的確定性,展現中國作為推動全球社會經濟發展火車頭的大國承擔,這不僅僅是國家以新質生產力為動力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香港特區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的最大機遇。
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超級聯繫人」,香港在百年一遇的國際大變局大發展格局中,肩負着聯通東西無可替代的歷史使命,這同時也是香港特區助力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義不容辭的責任。擁有「兩制」獨特優勢的香港特區,應充分發揮內聯外引作用,更加能夠在對接國家發展戰略中找到自己的精準定位與角色,以特區所長服務國家高水平開放戰略,實現自身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國家越開放香港越重要
從國家層面來講,中國始終把自身發展與全球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將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打造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做全球和平發展事業的穩定性、確定性力量。從特區層面來看,全球社會政治經濟的碎片化單邊化,恰恰更加需要一個超強黏合劑、「超級聯繫人」,把各個國家與各個地區的各種社會經濟文化要素黏合起來、連接起來,通過全球產業分工合作及資源優化,合作互利共贏。
習近平主席今年一月與美國特朗普總統通電話時強調,中美兩國間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可以成為夥伴和朋友,相互成就,共同繁榮,造福兩國,惠及世界。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餘年的發展歷程充分證明,開放就是全球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最大的確定性力量,也是造福人類社會最大的確定性力量。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最主要的貿易國之一,隨着國家更高水平的開放不斷推進,以及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快,擁有萬億元人民幣的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的香港特區,在連接內地與國際金融市場方面,毫無疑問將持續發揮重要的金融樞紐作用,這正是香港的優勢與底氣所在。因此,香港應進一步拓展人民幣債券、基金等金融衍生產品,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進一步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保誠集團首席執行官華康堯說得好,中國的持續發展不僅是國家的重中之重,更是全球的必然要求,當然,也是香港的信心所在。所以說,國家越開放,香港越重要。
國際資本信賴香港營商環境
在法律制度和營商環境方面,香港保持着與主要國際市場接軌的普通法體系,擁有獨立公正的司法制度和簡單低稅制,這是香港金融市場能夠吸引國際資本的優勢所在。世界銀行等多家全球權威機構歷年發布的營商環境及競爭力排名,香港均位居前列,顯示香港擁有國際資本最為信賴的優越的營商環境。
在國際科創合作領域,香港具有獨特優勢,尤其是具有國際金融中心融資便捷的最大優勢。香港擁有5所世界百強大學,基礎研究實力雄厚。香港應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協同創新,打造國際科創合作平台,同時,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科技產業發展及產業分工合作,把本港具優勢的研發實力與「灣區智造」結合、轉化為具強大動能的新質生產力。
正如李強總理日前會見美國國會參議員戴安斯一行時所言,打貿易戰沒有贏家,沒有哪個國家的發展繁榮是靠加徵關稅實現的,發展只能靠開放、靠合作。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央領導亦一再要求香港要積極參與國際交往與多邊合作。香港應該創新機制,以國家深化改革開放之力,積極參與並擴大國際交往與合作,借力發力,鞏固並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助力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