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倡港創辦中國版「戈登會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陸雅楠)科技發展是昨日分享會的焦點之一。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提到,2025年中央政府十大工作任務中強調了「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方向,當中包括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的安全健康發展,以及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他表示,國家還將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結合數字技術與製造和市場優勢,支持大模型的廣泛應用,促進和規範數據跨境流動,這些都為科技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支持,對本港大學科研人員來說都是重要的參考。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則從結合科技與人文的角度分享了看法。他舉例說,無論是《哪吒2》還是《黑神話:悟空》,這些作品的成功不僅在於技術的應用,更在於其背後傳遞的文化和精神內涵,他又以「造工具的人」和「用工具的人」作比喻,認為科技是作為傳遞故事和精神力量的工具,其發展的最終核心是服務人類與人文精神。

  建議擴外國學者研究基金資助範圍

  在科研資助及協作方面,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副校長(研究生事務)吳宏偉認為,應設立港澳國際學者研究專項基金,擴大外國學者研究基金項目的資助範圍,支持在港澳開展基礎科研工作的外籍優秀科研人員。

  他建議,可通過對標國際範式,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重大科學前沿,以香港為基地,創辦中國版的「戈登會議」,逐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學術會議體系,進一步提升香港在國際科研領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