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資源新增第三間醫學院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政府去年底就成立第三間醫學院招收建議書,截止前共收到三份申請,分別來自科大、浸大和理大。然而以上三所大學雖有意願及能力成立醫學院,惟增加醫學院並非簡單如「建教學樓」,背後更涉及長遠公共政策和資源的有效運用。從事醫學專業的學術水平要求甚高,徵集專業培訓以及招生都並非易事,本港能否於第三間之外成立更多新的醫學院,當局宜慎重考慮。
無可否認,本地醫療人才處於長期短缺,而隨着人口增長和老化,預期需求只會有增無減,加上三所大專院校在師資和籌組班底、學術水平和成就等方面,都有各自的優勢,故此政府容許多於一所院校籌建新醫學院,將可以為長遠填補醫生缺口奠下穩固基礎。「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去年就成立新醫學院已明確提出十項主要考慮條件,包括招募高水平的國際和本地教學專才、與灣區醫療機構合作提供多元臨床訓練機會、確保醫學課程質量達到國際高標準,以及推動醫學創新與科研發展,帶領區域以至全球醫學研究等等。
由此可見,當局成立新醫學院的目標並不單是增加醫生數目,而是為香港未來建設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提供重要基建。不過,教學及培訓人才的供應、財政問題都是興建醫學院的重要考慮因素。本港倘若同一時間興建更多的醫學院,招生來源是一個問題,以醫學院的高收生標準,本地是否有足夠成績達標而又有意入行的年輕尖子入讀,仍是一個疑問。至於「吸引非本地學生」雖是新醫學院的考慮條件之一,惟按照現行安排,除了個別獎學金外,非本地學生來港就讀並不能獲得公帑資助,加上醫學課程成本高昂,政府在面對巨額財赤和政策公平的考慮下,估計也不會對非本地醫學生提供特別補貼。當局近年雖致力推廣本地「留學品牌」,自本學年起將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提升至百分之四十,惟吸引力始終不足。
由此可見,本港成立第三間新醫學院的國際聲譽和收生能力,仍然需要時間觀察,應否再有第四間,或第五間的成立,確不宜操之過急。綜合以上種種因素,本港先集中資源新增一所新醫學院應是較為穩妥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