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是圍繞孩子轉
香橙老師
孩子成長不僅是學習知識,更需理解社會規則。當孩子習慣被遷就,認為世界應跟隨自己的期望,未來的路就可能不容易走。心理學家Judith Locke的研究指出,自小受到高度呵護的孩子,容易發展出自我中心的人格,難以理解別人的觀點。
有些孩子比賽輸了,就覺得評審標準不公平;有些孩子於班長選舉中落選,就質疑老師的遴選準則。這種心態可能來自成長過程,習慣享受父母為自己爭取最佳條件,導致孩子誤以為世事都按自己的期望發展。現實世界並不會事事遷就孩子,每個人都需學習適應環境。
有些孩子在團體活動中,習慣以自己的需求為優先,當同伴的意見與自己不同,便會覺得對方「不夠朋友」;有些孩子在遊戲中輸了,便責怪規則不公,而不是思考如何改進策略。當這種思維模式延續到成年,他們在職場或社會中,或會因無法適應社會現實而感挫敗。
人際互動中,尊重與理解是維繫關係的關鍵。當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就能順利融入群體,發展穩定的人際關係。家長可透過生活中的細節,例如讓孩子學習輪流發言、遵守遊戲規則、體諒他人感受等,來幫助孩子理解社會的運作方式。
孩子需明白,並非所有事情都如自己所願,這並不代表不公平,而是現實的一部分。學習接受不同的結果,能讓孩子在面對挫折時保持能耐,而不是歸咎環境對自己不利。讓孩子明白世界並非圍繞個人運行,是成長過程重要一環。孩子多去理解他人,尊重規則,才能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走得暢順。